我爱我家忙年

记者张泰来我老家在中原腹地河南项城的一个农村。像许多河南普通农村一样,平时一半以上人口远离家乡外出打拼的村庄,临近过年,外出的游子陆续返乡,这个小小的乡村又开始热闹起来。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热热闹闹,为过年做准备,好个忙碌。在农村,家家户户不蒸几百个馒头怎叫有年味?按家乡祖祖辈辈承袭的传统,进入腊月,就开始为过年做各种准备。忙年,一般是从蒸馒头开始的。这是个大工程,岁末年初,气温低,这个时候蒸过年的馒头是不怕变质的,多数家庭也愿意多蒸上一些。一来,年节前后省却了蒸馒头的麻烦,只等清闲过年,二来也是家庭富足的象征。所以,人口多的家庭,要准备几百上千馒头,而人口少的家庭,也要预备上百个馒头。腊月二十六,母亲也开始蒸馒头了,一上午时间,大半袋白白的面粉被母亲揉软、切成大小相等的面块、揉成半圆形的面团,整整齐齐摆满蒸屉。随着蒸汽蒸腾,一股股面香扑鼻而来,随着一起蒸腾的还有浓浓的年味。果然,过年还是要在家里才有味啊!无肉不成席。过年少不了肉。在家乡,过年要正儿八经地准备几锅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要买上几十斤肉。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切成大块,连骨头带肉放进大锅,加了老姜、八角、花椒、香叶等香料,开大火煮。这种做法近似于卤,但在我们老家不叫卤,而叫作“熬”(ao读作第二声)。小时候,熬肉是一年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很多人过年的主要念想,因为一年之中也难得有几回能够如此畅快地吃顿肉。直到现在,家乡人相互打趣一方问“今天做的什么好饭”,另一方也往往知趣地回应“好饭,熬肉呢”。当然,对于今天的乡亲们来说,熬肉也不过是改善生活的寻常一餐。除了熬之外,肉食的另一种常见做法是炸酥肉。将肉切薄片或者条,裹上用淀粉、面粉、鸡蛋、食盐搅成的面糊,下锅油炸。炸好的酥肉,口感酥脆,一口咬下去,满嘴的肉香。家里孩子若在外地打拼或上学,父母还会多做许多肉,让这家乡的味道、让父母的思念,载满年后踏上返途的孩子的行李箱。临近过年,父亲的香油生意也忙起来了。走亲访友,少不了送些香油。家乡土壤肥沃,沃野千里,是小麦主产区。老家还出好芝麻,我走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种类的芝麻,最好的还是老家的芝麻。对于这一点,父亲的感受更深。我的父亲做香油生意已经30多年了,他告诉我,刚开始做香油生意时,没有店面,也没有榨油机,香油在家手工磨好后,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香油。那时候大家一次打一小瓶香油,小小的一瓶香油,论滴来用,能吃上好几个月。后来,父亲攒够了本钱在镇上租下一个店面,再到后来实现了机器化榨油。父亲的经营条件越来越好了,顾客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了,从一小瓶一小瓶地购买,变成大瓶,再到后来几斤、几十斤地买。受大环境影响,前两年父亲的香油生意一度消沉,即便是春节这样的旺季,生意也要少了不少。今年,虽然仍未恢复到鼎盛时期的兴旺,但客流还是明显多了起来,父亲又开始忙起来。一边忙活生意,一边还要兼顾着忙年,为过年做着这样那样的准备。奔波之中,他的笑声也多了。忙年,虽然忙碌,但不会觉得劳累。过年,是团圆,也是总结盘点,辛勤了一年,谁不想好好地过个肥年。忙年,才有生活的气息,为过年忙碌,更多人乐在其中。年,还是要忙碌起来才有年味。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9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