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7旬大爷打造的菜刀ldquo削铁
手起刀落之间,章丘相公庄街道十九郎村的铁匠孙廷保手持自制菜刀,将眼前筷子粗细的铁条砍断。这锋利无比的菜刀,是孙廷保60年传统打铁技艺的成果之一。
就让我们跟随新时报记者去一探这神奇菜刀的制作过程,以及铁匠孙廷保打铁的故事。
不需任何测量工具
用60年的经验打造一把刀
3月4日,新时报记者来到了章丘区相公庄街道十九郎村的孙铁匠铺。只见年逾古稀的孙廷保,站在铁匠铺中央的铁砧前,手持亲手打制的一把“可断可砍、可切可削”的菜刀,这把刀身长20厘米,宽10厘米,背厚身薄,刃白锋利。“我打造的菜刀背厚身薄、不卷不崩,砍断筷子粗细的铁条后,刀刃一如既往,毫无缺损。”
“看好了!”只听铛铛两声、手起刀落之间,孙廷保手下铁砧之上筷子粗细的铁条,就如砍瓜切菜一般被轻松斩断,断落的铁条弹得四处飞溅。孙廷保手中菜刀的刀刃,却丝毫没有一点点缺损与卷刃。
随后孙廷保进一步增加难度,拿出一段手指粗细的钢筋,再度挥刀砍去,钢筋上已经被砍出一道深深的痕迹,轻轻一扭便断为两截。
最后,孙廷保拿出一根大拇指般粗细的钢筋,多次挥刀劈砍,每次的劈砍都在钢筋表面产生出深深的凹痕,而他手里的菜刀却没有丝毫的残缺破损,刀刃依然完好无损。正是这真材实料的精湛技艺,造就了章丘孙家菜刀的独特魅力。
孙廷保介绍,一把能“削铁如泥”的“宝刀”,从熟铁到最终成型,整个流程并不简单,要经过熟铁打成毛坯、开凿夹钢、熟火、开片、粗开刃、淬火、水磨刃、上把等1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着严谨的工序和严格的分工。
从选料到成型,从制作到出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思考,最终孙廷保决定选择夹钢的方式,来锻打自家出品的菜刀。“夹钢就是两块铁之间夹一块钢一起锻打,这样打造出的刃具既有钢的硬度,也保持了铁的韧性。”
确定好锻打方式,如何精准把握好锻造淬火的程度也是一道功夫活,孙廷保多年的打铁经验就派上了用场。“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测量工具,全靠着自己60年牢记在心的打铁经验做出判断。多一秒钢火软会卷刃,少一秒钢火硬会崩豁,只有不软不硬才能叫钢火好,打出的刃具才能既锋利而又不失强度。”
五代打铁人,
手艺就是“传家宝”
有着60年打铁经验的孙廷保今年已经74岁,年逾古稀的他每天一早依然会走进“铁匠铺子”,拎着锤子用古法手工锻造各种铁器。
“我的父亲、爷爷、老爷爷都是铁匠,我从12岁就开始拉风箱。”孙廷保说,“每天要打的铁器各式各样,制作工艺也不一样,不仅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谨认真,工具也要分门别类,否则就打不成”。早些年孙廷保在国有工厂工作还是八级工,厂子里遇到难题还会请他指导解决,老汉也不负众望,问题到他手里总是迎刃而解。
“炉中生造化,锤下定乾坤”。一块普通的铁板,最终变成一把不崩不卷不缺的上好菜刀、一口“体如明镜”的不粘铁锅,都需要经过红炉大火熔炼,成千上万次锻造。而每一次古法手工的锻造,都是向百年匠心的致敬;每一次精益求精的坚持,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孙廷保说父亲曾经教育他,“今年做好活,明年主户多”。干活就要仔仔细细,一口锅最少要锤打次,一把刀也得成百上千次,只有精益求精才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顾客。
“老一辈打铁人,火候的把握,材料的厚度,一切全凭自己眼力判断、手力感觉。我就想写一本书,但是自己文化不行,就一点点记录,从选料、锻打、烤蓝等,内容非常多,每一个品种、每一个环节都不同。”孙廷保说,“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一旦失传挺可惜的。我不收费,就希望让这门手艺能作为一项传统,继续延续下去。”
(新时报记者陈元昊)
??点此查看新时报APP早闻详细报道
推荐阅读??济南一男子本想修补2颗牙,却被医生磨坏16颗,更崩溃的是...??抖音出手,个炫富账号被封禁??山东一原局长受审,犯罪细节曝光??又是这种套路,2人接连中招,山东警方发布提醒▌来源:济南时报·新时报APP▌编辑:王海燕校对:李尚永点赞点在看致敬手工匠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