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玉专栏为长辈养老送终

文/张兰玉摘录整理/卢明编辑

燕子图片

网络那一年,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城里。我首先和弟弟商量,把爹娘从张楼接了过来。娘在弟弟家住,弟媳没退休,她能帮她干点家务。爹不会干家务,就跟着我住,我退休了,主要任务就是伺候老人。爹娘身体都不好,娘多年患萎缩性胃炎,爹有肺气肿、冠心病。我要他们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一年后,娘的病情恶化,弟弟两口子上着班跑前跑后也不容易,我给弟弟说:“叫娘在我家住吧,你们都上班。”弟弟说:“好,我送米送面。”我说:“你是儿该养的,我是闺女也该,这是咱俩的娘。”娘住到我家后,病情有所缓解。一天她说:“人都有这一天,该准备了。”我问娘:“您想要啥?”她笑了笑说:“头几天我发了个昏,过来了,不能每次都过来,准备送老衣吧,到时候了。”我说:“好,我去截布去,多截点,给婆婆也做一套。”正说着弟弟来了,他去买了一匹黄绸和兰绸,黄绸做表,兰绸做里。婆婆看见布料,很高兴,直夸弟弟会买东西。娘先给婆婆做了一套,包括鞋和帽子,婆婆高兴地逢人就夸娘的针线好。娘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是找点活干,没啥活扫扫地也不闲着。爹就满街捡塑料绳,再撵成粗绳,挂在门后头备用。婆婆说:“你们都不会享福,看看我,啥都不干,这才叫福。”娘笑了笑说:“俺没你有福,俺闲着难受。”三个老人在家里,我整天忙活着吃,一天三顿饭,变着花样吃。但是娘还是吃得很少,爹吃得也不算多。数婆婆的胃口好,她老人家比我吃的都多。三套送老衣做好了一套。再做下两套时,娘的精力就比做前一套时差多了,做着活还打盹。我说:“娘,我知道您的活比我好,给她奶奶做套就行了,叫她见识见识您的手艺,你们这两套就交给我做吧,我闲着也没事。”娘说:“我还啥都不能干了?你光伺候这帮子人吃饭就给你呛了,你也是个病身子,不能啥都你干!”我知道娘一是心疼我,二是也看不上我的针线活,我也不便抢着做。叫她有个事做也好,是个精神寄托,证明她还是有用的,不是来白吃饭的。因为有一点,娘的思想很传统,住闺女家觉得不理直气壮,是低头亲。所以,他平时处处让着婆婆,做个送老衣也得先给婆婆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停顿时,总是把衣裳先抱起来,以免弄脏了衣服。这样做叫婆婆很高兴,她一辈子很干净,直夸娘做活干净。娘做自己和爹的衣服时就不这样做,停的时候往床里边一叠就行了。婆婆也有这种思想,处处有一副主人公的架势。有一次给我说:“兰玉,你孝顺你爹、你娘不算真孝顺,孝顺我才算真孝顺。”三套送老衣从夏天做到秋天,因为秋凉以后,娘的身体每况愈下,做做停停。我心疼地说:“娘,剩下的活我做吧,您不能累着。”娘还坚持说:“我累了就歇着,这活不着急。”我不好再说什么了,着急做完像在等着穿似的,她愿意做就让她慢慢做吧。冬天到了,娘总算把衣裳做完了,自己看着还满意。可她的身体却越来越不行了,瘦得皮包骨头,精神也不好。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的是她开始烦爹,她给爹说:“咱这闺女是个有病的闺女,也快六十了,整天不闲着,我心疼,你去儿家吧。”爹是个直心眼的人,想得没那么多,一向也听娘的,就拾掇自己的东西。我知道情况后说:“爹,您别去了,他们都上班,我没事光伺候你们三个老人累不着。”爹听我说不走了,可是娘还是撵他,我说:“娘,您一辈子贤惠,伺候爹一辈子,到来城里以前都做两样饭,俺爹在这里不累我,就做给他点吃的,他也不嫌饭,您直撵他干啥?”我的劝说好像不起作用,娘看见爹就不高兴,我害怕爹能看出来难过,婉转地说:“爹,您没事不用到娘的屋里去,娘看见您爱回忆过去,她还嫌您一辈子不会疼她,她光疼您了!她的日子也屈指可数了,尽量叫她高兴吧。”爹委屈地说:“我心里疼她,可是我不会做饭不知咋疼!”再以后,天气越来越冷了,娘也起不来床了,她很少看见爹,爹有时会站在院子里,忍不住朝屋里张望着。爹每天都出去活动,并起得很早,活动完再回来吃早饭。我说:“爹,以后天冷了,也短了,早晨明得晚,您不用起得那么早。”爹说:“还是那个时候起,起得晚了,回来吃饭就晚了。”我笑了,爹真死心眼:“爹,您不会跑近点?”爹说:“不远,就到车站。”我想了想说:“爹,您以后改个路线吧,到弟弟那里去,和车站差不多远,在那里吃顿早饭再回来,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不耽误吃早饭。”从此爹每天早晨去弟弟家吃早饭,回来还给娘捎个烧鸡腿,可是娘只能吃一口,不久就会吐出来,她的胃已经不吸收了。娘越来越瘦了,原因是吃了不能吸收。有时候我给她做点面其,放点香油,吃进去了,过半个小时吐出来,香油还是香的,面其还是完整的。爹还是去了弟弟家,大侄子把他接走的,为了我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娘。年2月6号那天立春,我给娘开玩笑说:“娘,今天打春,虽然到过年还有十多天,打了春了您就算八十岁了,过了八十有八十四这个坎,您能过去吗?”娘笑了笑说:“能过八十就知足了,活多大算大呀!过去受的那些苦,能活到现在看见孙男娣女的就知足了。”我说:“您大孙子还没娶媳妇,二孙子和孙女还没工作,您不想看看嘛?”娘说:“他们都有文化,以后都能过好了,我不操心。”晚上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早晨还有点碎雪花,飘飘扬扬,西北风不大,却刺骨的寒冷。我想不起娘多少日子吃不进饭了,只看着她一天天瘦下去,虽然当医生的弟媳整天拿着药带着针地跑过来跑过去的,娘仍一天天衰弱下去。我很无助,娘啊娘!我还没伺候够您,千万别离我而去啊!我怕她太冷了,晚上陪着她睡。一天晚上,我朦胧着好像有人叫我,我赶快醒来,问:“娘,是您叫我不?”没有回音,我感到一阵恐惧,慌忙起身拉开灯,我看见娘睁着眼,并没睡,我吓坏了,问:“娘!您咋没睡啊!”她瞪着眼,不吱声,我说:“娘!我给您倒点水。”我倒了水,用小勺喂她,她喝了几口,仍不说话。我问:“娘!有事不?哪里难受啊!”没有反应,我又问:“叫弟弟不?”她吃力地点了点头,我才明白,她一点力气也没了,她的能量已经耗尽了。我叫起了老李和儿子,儿子去叫了弟弟。不一会儿弟弟、弟媳及侄子都来了。娘看着他们显得很平静,弟媳给她检查了一下说:“呼吸、心跳还行。”我们守着她,她已经不能说话了。弟弟看了看表说:“你们都先躺一会儿吧,我自己守着她就行。”我说:“咱都坐在床上暖暖脚吧,躺也睡不着。”我们都不说话,恐怕娘说点什么我们听不到,屋里很安静。天快亮了,我听着娘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弱的几乎听不出来了,我说:“仰谦,咱娘不行了!”弟弟贴着娘的脸听了听说:“不行了!”我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我这受苦受难的娘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吗?弟弟说:“先别哭,把人叫起来先穿衣裳吧!”腊月二十二五点五十分,是我最悲痛的日子,娘走了,我挣的钱再多也孝顺不着她了,我悲痛万分。埋葬了娘,我想起了爹,娘在病重期间我把爹给忽视了,我要弥补,把爹接来。我去找弟弟,弟弟说:“没几天就过年的,过了年再走吧。”他还有点旧思想,我也是,觉得在儿家过年是应该的。多少年的习惯,过年总是很忙,好像能干的活都要在年前干完,过了年没事干。我们白天没空,到了腊月二十七晚上,我叫老李给爹送点东西。老李很晚才回来,告诉我:“我在那里看了一会儿电视连续剧《陈真》,今晚上就演完了,他姥爷很受陈真的爱国思想感动,又发表言论,又讲笑话,看样身体没事。”我说:“有点老病,比娘的身体好。过了年过来我好好伺候伺候他,我有的是功夫,让他多享几年福。是他顶着压力叫我上学的,现在我有钱了,要好好孝顺孝顺他,叫他感到我这个学没白上。”第二天一大早,我刚起床,就听大门:“怦怦!”响,随后有大侄子的声音:“姑,开开门!”大早晨的,声音也有点不对劲,我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是爹病了?开开门见到侄子,他含着泪哽咽着说:“爷爷去世了!”天哪!我浑身颤抖着,嘴里自言自语:“昨天不是还很好么!怎么可能?”我不知是怎样跑到弟弟家的,走到时,看见爹已经穿上送老衣了。弟弟看见我说:“姐姐!咋办?昨天看《陈真》,十一点睡的,我早晨起床做饭,看见他的灯还亮着,就喊:‘爹,您起恁早咋?’,没答应,我觉着奇怪,过去一看,披着棉袄在床上坐着,一摸都凉了!姐姐。怨我没照顾好!咋办?”我知道弟弟和我一样难过,我说:“这事谁也没想到,我忙的都没能来看他一眼,要是知道他走得能么早,我不过年也得守着他!”爹娘到城里一共不到两年都去世了,两个去世的时间相差九天。娘到过年算八十虚岁,爹才七十九。很长时间每当我想起没能好好地伺候爹娘,没让爹娘多享几年福,就心如刀绞。我的爹娘给别人的爹娘不同,他们年轻受的苦太多了!这个苦不管在肉体上,还来自精神上。婆婆自幼没受过苦,身体基础好,心态也好,所以过了八十了也没啥病,她自己成天说自己有福,有一次她问我:“兰玉,听说你又涨工资了?”我说:“长了,退了休长了两次了。”婆婆说:“你看,你爹娘都没福,死了。我有福,从小就有福。俺娘家三辈子就我这么一个闺女,过去俺家地虽不多,也够吃的,俺姥娘家也就俺娘这么一个闺女,我有五个舅,个个都是生意人,干啥的有啥,我馋了就去买羊肉的舅家去吃个够。到了婆家,更享福,你爹撑我,你爹是老生儿,娇,婆婆不敢得罪儿,也不敢难为我。我不会做饭,三个大姑姐轮着做,她们成天住娘家,一年到头也不断,不会做活你老大嫂做。后来你爹经了个官司,那地主家很有势力,非把你爹判个死刑,我们为保你爹把地都卖了,想着这下可穷了,没想到又解放了,俺儿又当了干部,你又这样孝顺,你说我没福?”有一次,婆婆对我说:“兰玉,你对我好。就是不好也不怕,我没闺女,没地方去说。”我听了心里非常难过,说:“娘,您老人家放心,我不会对您不好,您有地方说我也不能对您不好,我不是那样的人。”婆婆听了很高兴,说:“你也很累,以后我帮你干活。”我说:“不用您干,您就要就行,想吃啥、穿啥都给我要,我有钱。”1婆婆笑了,说:“街上买衣服的都不孝顺,没有我穿的衣服。”我说:“您看布,看好了我去给您买,买了做。”老李经常说:“我这一辈子去的地方不少,你哪里都没去。咱现在也有钱了,去年女婿还给了八百块钱,等京九铁路修好以后,我领着你去南头(九龙)看看,去北头(北京)看看。”我说:“我哪里能出去?还有咱娘,还有这班子人吃饭。蜂窝煤炉子又慢,吃饭的人又多,我做点花巧饭就能一上午就出不了厨房门。”每当下雨时,我不会叫婆婆出来解手,她的脚太小,个子又大,要是摔着就麻烦了。可是有一天,她突然摔倒在院子里,我吓了一大跳,忙把她扶起埋怨道:“您咋出来了?”她说:“昨天下的雨,我看着地也行了,想出去解个手,没想到还是滑!”我担心地说:“您活动一下腿脚,看摔坏了没有?”她活动了一下说:“没事,哪里也不疼。”我说:“这是万幸,您以后别出来了,解手就在屋里,解了就叫我,您要是摔的不能动了,我搬不动您,您受罪,我麻烦!”尽管她说没事,毕竟岁数大了,我还是找仰旬大哥的女儿玉华来给她看看。玉华给婆婆摸摸了脉,说:“大娘身体很好,有点冠心病。九十多岁了,有点冠心病是难免的,以后少吃点肉就行了。看腿脚的活动情况也没伤骨头,可能有点肌肉拉伤,吃点舒筋活血的药吧。”玉华走了,婆婆说:“这个闺女不孝顺,叫我少吃肉,我一辈子就不愿吃菜,我不吃肉就能活能大岁数了?”年的那年冬天,冷得特别早,刚过立冬就来了一场寒流,气温骤降。我给婆婆说:“娘,这几天忒冷,您别起能早了,我先把鸡蛋茶喝了再起,身体就不觉恁冷了。”从进城后,我就给婆婆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饭前,给她沏碗鸡蛋茶端给她,然后我再做饭,一家人再一块吃。尽管寒流过后温度有所提高,但毕竟冬天到了,我就一直没再让婆婆起早。这天,我和往常一样,沏好鸡蛋茶,送给婆婆。原来我去送碗的时候,婆婆都是穿上棉袄,坐在被窝里等着我,这次不同,她还在躺着。我问:“娘,您今天觉着冷了!咋不起了?”没有反应,我想:起来也没事,天怪冷的,在被窝里多躺会儿吧。就把碗放到床头边的小桌上,她什么时候坐起来,伸手就能够着。我又到她的便盆,我看便盆里有小便也有大便。我把盆刷干净以后又放回屋,婆婆还没动静,我怕鸡蛋茶凉了,就大声说:“娘,想睡喝了鸡蛋茶再睡吧,别凉了!”没有反应,用手一摸头,有汗,大冷的天怎么会出汗呢!我感到大事不好了,就把老李叫起来,老李起来抹了抹额头说:“这不睡得好好的?”随之,我儿红三两口子也都起来了。我说:“老年人哪有睡能死的?是出症了!”红三说:“我去叫医生。”就骑着车子走了,不一会儿把医生带来了,医生拿着听诊器一听说:“穿衣裳吧,没有心跳了!可能是心肌梗死,身上有汗,体温还没降下来,是刚刚去世的。”我们一起把衣裳给她穿上,我问老李:“在哪里发丧?”老李想了想说:“去家里吧,这里邻居南一个北一个的,别惊动人家了。”农历十月二十六日,婆婆突然走了,享年九十三岁。这也让我很长时间不能适应,总以为她还在屋里,我要想着给她沏鸡蛋茶、倒便盆……这是我送走的最后一个老人。随后,我大姨也走了,终年九十岁。天津的舅也去世了,唉!我的老人都离我而去了,下一步该轮上我了。卢明点评:作者此文,让人读之生叹。一个在工作岗位忙碌一生,又曾遭遇坎坷的人,退了休本该乐享晚年,但是,上有几个长辈需要赡养,很难轻松。于是,她又全力以赴地伺候老人。这在中国上些岁数的妇女那里,有普遍性。作者在这方面是投入了很多感情和力气的,她努力地做好这些,令人敬佩。文稿对三位长辈的性情作了真实描写,栩栩如生,他们各有特点。母亲的精细与勤劳,婆婆的率真与自负,还有父亲的本分与随和,都挺可爱。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家庭老人的影子。在不长的时间里,接连失去好几位长辈,作者将他们逝去时的情形着意记述下来,可以看出她在面对生命逝去时的伤感,催人泪下。她写道:“我的老人都离我而去了,下一步该轮上我了。”是啊,后来就轮到了她。就在前不久,张兰玉前辈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就更加让我们发出对生命的感慨。好在,有张兰玉前辈的文字在,可供我们久久地回味她所经历过的人生往事,并从中看到社会的变迁。作者简介:张兰玉,生于年十一月初三,卒于年三月十一,享年95岁。郓城师范毕业后,于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郓城县董店、石庄、东张楼等小学任教,年在黄堆集联中任教,年退休。壹点号心梦文学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3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