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文化南北派火锅在气候的时空差异下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31/5416234.html

在《让子弹飞》中,开头一幕虽然戏谑搞笑,却也有一个小漏洞需要点专业知识才能发现——吃火锅。葛优、刘嘉玲、冯小刚三个人坐着火车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给劫了,然后麻匪走马上任开始了搞笑的剧情。葛优是北京人、刘嘉玲是江苏人、冯小刚祖籍湖南湘潭三个人都不是一个地方的,各自的口味都一样吗?火锅能吃到一块去吗?

传承千年的火锅文化怎么可能大锅烩,岂不是小瞧了流传千年的传统美食。中国地域广博,距离产生的美感也为火锅口味差异提供了温床。由于气候的时空差异与文化性格差异,放眼南北划分,火锅也被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老北京为例,原滋原味火锅里要是没有大块肉,手边没有大碗酒,这火锅很是寡淡绝对吃不香的。而南派火锅虽然又分重庆、四川、潮汕风味等支流但口味仍以辣味为主,以川渝火锅为例,只要有辣子,飘上一层红油,什么都是可以吃的嘛!

火锅流传千年的文化传承

在古时,中原地区就是以黄河为中心发展的,这也是文明兴起的地方。尽管当前火遍大江南北的都是以香辣为主的川渝火锅,但不可否认的是火锅确实发迹于北方。而出土三国时期的铜鼎就是最好的证据,南方是到了东汉时期才有涮火锅的形式出现,而且这也仅是文献记载,出土物的支撑仍是有所缺失,在时间上来看,前后时间差很有可能超过两百年。虽说在人口流动的角度来讲并不现实,但以事实说话的角度上就是如此。

火锅最早仅是一种以火烧锅煮食的烹饪方式而已,起源于商周时期只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太落后,物质也并不丰富。除了烧烤,煮食也算是一种比较时尚的烹饪方式了。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这里项羽拿着把玩的鼎就是最早用来烹煮的火锅。而《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这一点并不仅仅是饮食的礼仪显现,更是当前吃火锅围坐方式的传承,虽然说古时讲究分食制,但是形式上与当前众人以火锅为中心围坐圆桌也没有多大差距。

火锅形式的烹饪方式的延续并没有中断,但是在分餐制下成为主流饮食方式也不可能。从春秋战国到宋朝,对于火锅的记载几乎真空,除了容器鼎。在《魏书》记载,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曾在鼎中嵌入隔板,被称为五熟釜。不知道这是不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九宫格器皿呢?更不知道的是曹丕虽然优化了鼎内设计,但是味道上是不是五种味道呢?当前的九宫格火锅底部是相通的,分隔开只是为了菜品的分类趋向完美,但是古代真的会考虑这么多吗?五熟釜会不会是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呢?

宋朝《山家清供》中可查询得到关于吃火锅的叙述,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随意沾食。这种记载虽早,但绝不是当前看上去那种正宗的火锅,只是烹饪方式上一脉相承而已。在成吉思汗南征北战时,身边唾手可得的只有牛羊马,地地道道的安营扎寨对于彪悍的蒙古骑兵并不实用,这才发明了方便快捷的涮羊肉。而我们的印章皇帝乾隆在位的时候,为了弘扬大国盛况,以火锅为主要形式大摆千叟宴,而火锅的荣耀至此也达到了巅峰。

在气候的时空差异下分道扬镳

北方多以大陆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火锅作为烹饪方式起到了驱寒御暖的绝佳作用。北方地形多平原,对粗犷性格的养成极为有利,尤其是游牧民族,天生就骑在马背上,纵横驰骋的豪迈让其散发着自由的气息。所以对于游牧民族求真的美味需要仅是缺少一口锅而已,大自然的味道才是纯天然,如果加入佐料便是污染了上天的馈赠,尤其是在清朝之后,女真人入主中原,久而久之的就形成了清汤锅为主的北派。

北派火锅的特色就体现在高汤方面,最基础就是铜锅加清水或者高汤,虽然形式比较单一,但更能吃到原汁原味。表面上看,北派火锅没有南派火锅辣得过瘾,但是北方人不是不喜辣,而是更喜鲜,原滋原味。在北方地区也会有三丝汤的说法,说的就是原汤在最后配以辅料葱丝、姜丝、蒜末的香汤。虽然北派火锅吃的时候会辅以蘸料,但是汤还是多以原味为主。不过每个人的口味必然是不同的,加之人口流动的因素,慢慢的北方也传有辣锅,甚至百姓的喜爱程度超过了高汤锅。

南派火锅的形成便狭隘的多,甚至有点委屈。南方地处低纬地带,多河流湖泊,即使冬季也改变不了沿海带来的潮湿空气的特性。且受季风气候影响,南方闷热潮湿,为了祛湿辣子成了佳品。而受地形影响,不能青天绿草母牛羊,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食材的限制更是以内脏为主,也就只能找点边角碎料作为食材,例如肺片是废片,后来改为肺片。

南派火锅的特色往往体现在味重。以重庆火锅为例,往往采用牛油底,更为奇特的是使用老牛油底,也就是多次重复利用的油底。在一定程度上,动物脂肪能够存储食材的味道,而多次循环利用后的油底能够将香味不断沉积。以多次重复利用的油底做底料,在味道方面甚至不需要配其他辅料,虽然说饱受争议,但是味道上确实值得尝试。而以四川火锅为例,锅底又以菜籽油、色拉油为主,形成别具特色的清油火锅,在风格上都与北派火锅有所不同。

南、北两派火锅的异同

有的人清汤原味无肉不欢,也有的人辣得过瘾才是挚爱。口味俨然成为当前火锅两大流派的差别化代言,但是火锅并没有这么简单。

从辅助蘸料方面考量,北派火锅讲究原汤不假,但入口太过寡淡也有应对之策,芝麻酱、腐乳汁、韭菜花稳坐北派火锅蘸料头三把交椅,涮肉时对改善口味有出奇作用。南方更喜欢海鲜火锅,与北方涮肉蘸料的吃法不同,海鲜的鲜味能够满足人们的口味需要,配蘸料显得可有可无。以川渝火锅为例,火锅中可见的都是各式各样辣椒,辅助的蘸料可以以麻油或香油为主,当然也可以配备辅料葱姜蒜,不仅增强口感,还能清火去燥。在北方人眼中,南派火锅蘸料显得过于油腻,但实质上却是可有可无。

从器皿方面考量,北方人豪爽,且汤料往往要求单一,此时涮肉的锅以单锅为主,最多是辅以鸳鸯锅调和口味,即半清汤半辣锅。但是南派火锅就复杂得多,在央火锅的样式上四宫格、九宫格常见,甚至九宫格火锅已经成为了重庆火锅的标志。虽然涮品的变化难以创新,但是火锅样式及味道上还是相对多样的,如潮汕风味、港式风味与粤式风味等等,差异之处不品尝则难以体会。

火锅看上去是一种简单的饮食活动,但是这种沿传千年的美食也有其独特文化,南、北派火锅虽有差异却也在其特有的饮食文化中相逢。虽然说古时物质资源并不丰富,但是能够吃得上如此美食的必然也非等闲之辈,在吃法上必然也需要讲究一些,而花式吃法就这样流传下来。例如从口感出发,研究食材入锅时间,时间长了口感太老,时间短了太嫩不熟,都浪费了粮食。

从时间长短划分,大致分为煮、涮、汆三种。涮火锅最常用吃法必然是涮,肉类、青菜往往涮一下就能够食用,不损失养分,而且能保证口感鲜美。汆也很好理解,毛肚和鹅肠之类食材,涮一下不熟,煮又太硬,所以最不好解决的就是这一类,比如说毛肚的七上八下指的就是汆的吃法。煮顾名思义,时间最长,往往是不易熟透的食材。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熟透与杀菌,但往往会破坏食材的鲜嫩程度,按理说适用的食材并不多,但是却因为人们熟透的想法成为了比肩涮的存在。

结语

火锅在如今已经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佼佼者。在人们的心中,火锅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烹饪方式,更是文化的载体。中庸之道在中华文化中地位举足轻重,而火锅因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差异,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地方口味,何尝不是一种中庸之道?历经千年,火锅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甚至中华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虽然物有贵贱之分,但人却没有南北之分。交通提供的便利让祖国各地资源共享,火锅口味上的南北差异在如今已经逐渐消弭。人口流动之下,天下一家局面欣欣向荣,亲友相聚桌前,火锅为家人带来良好的体验,至于涮品、口味、蘸料之间的区别就不那么重要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9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