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话荆芥
闲话荆芥
“荆芥若落藜,蜀人生啖之”,这是华佗弟子吴普在《吴普本草》里介绍的,他说荆芥最早在四川,那里的人喜欢生吃它,其实荆芥又叫西番芥,是产于伊朗地区的一种植物,随着波斯文化的交流,来到中国已经几千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介绍,荆芥如苏如姜如芥,所以又叫它假苏(假紫苏),因其气味芳香,也有人称它姜芥,但它的形状,更像我们国常见的荆条,所以普遍管它叫荆芥。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最喜欢吃荆芥的,反倒是中原地区,或许,这与中原的帝国中心地位有关吧,如今,荆芥在中原及其周边地域的地位,是外人所不知的。荆芥兴中原,使这种本草,既是一味药,更是一种时令菜,夏季一到,它就成了中原百姓必吃嗜吃的一道菜,就像鲜美浓郁的热羊汤里撒下香菜末,荆芥在中原的捞面条、凉拌菜里面,年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也让本没有生吃蔬菜的中原人,有了一道拍黄瓜拌荆芥的例外,黄瓜是生的,荆芥是生的,蒜末也是生的,再滴几滴小磨香油,一道属于中原人的风靡解酒菜,就不露声色闪亮登场了,其销魂的意境,也会一下子爆发出来。
没有吃过荆芥的人,很难向他描述荆芥的味道,那芬芳,那爽口,那冲突鼻腔和口腔的醒窍效果,只有吃过荆芥的人,才能深深地体会到,并且从此忘不掉。荆芥不仅能生吃,也可以熟吃,可蒸可煮可以烙芥馍。然而荆芥的最大功效,是它的药用价值,千百年来,它一直默默帮助人们解除痛苦,荆芥有解表透疹止血消疮的作用,荆芥可以单方,也可以复方,与荆芥有关的药方有很多,就连生吃它,都有护肝祛火的功效,中原民间坚信,它能降解脂肪肝,许多肝功能弱的人,都设法鲜吃当菜调和肝健康,没有一点副作用。
荆芥含有芳香油,它的味道很特别,新鲜荆芥入口,很像头一次吃香菜,那气味那芬芳,会让人想不到,就像《本草纲目》里说,如苏、如姜、如芥,却又不是的,只是芬芳的味道,让你如何也想不到。有人头次吃完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说它的特别味道,类似水果里的榴莲味儿,让你的口腔和味蕾,一下子被惊呆。也正是它的特别芬芳的味道,让太多的人喜欢,也让有人适应不了。喜欢它的人,一定入魂入髓入灵魂,不喜欢它的人,吃了几次难上瘾。其实荆芥的味道,绝对不是榴莲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毕竟它是本草,只是芬芳的味道挺特别,冲过口腔入鼻腔,然后直接进入脑腔和味蕾相连的部分。
荆芥作为一种食物,从宋朝开始,就成了河南人的独爱,然后过黄河下长江,也成了鲁西和江东的消暑菜肴。生吃荆芥,也成了中原及邻近区域的经久不衰的习俗,可见它的魅力有多高。荆芥也有人叫它叫“京芥”,据说数当年的京师开封最流行,也是因为有了它,才有了信手拈来的拍黄瓜,揪几片荆芥叶,拍两根嫩黄瓜,再切点蒜末,滴几滴小磨香油,那就是最美的下酒菜,河南人管放叫做“掌”,再掌点盐,味道就能调和成最佳。
然而河南人痴迷吃荆芥,也不全是因为捞面条和拍黄瓜,也不是消暑佐酒的需要,因为荆芥这东西,它先是药,然后才是菜。据说中原的老中医,笃信荆芥有非常好的养肝护肝的功效,笃信它有去火消脂的功效,而且它无需与其它中药做配伍,无需煎煮熬制,只需吃它的叶,只需生吃它的嫩茎,就能收到期望的疗效,所以才有了夏日吃荆芥的风靡。
与香菜不同的是,荆芥的芬芳,是挥发的,是扩散的,它自带挥发油,有味蕾分辨率高的人,描述荆芥的味道,说它趋近薄荷的味道,却比薄荷的芬芳柔和适宜了许多,没有薄荷那种入口轻浮的感觉,芬中有辛,辛中有甜,甜中带苦,苦中泛香。也有痴迷网络游戏的年轻人,揭示它的特点和特性,说它很像网络游戏《旷野之息》中的冰冷香草,吞咽下去就能感受去火的过程,且能享受清爽里夹带浓浓的清香。夹上一筷子荆芥,味蕾“呲啦”一下子就被激活了,那感觉能让心情立刻跟着好起来,简直就是口腔的风扇,胃里的空调,在炎热的夏天,让你从里到外感受到爽和美。
我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