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广州尼姑庵的秘密表面修炼暗地敛财,达
清末民初的广州,有一部分尼姑庵“挂羊头卖狗肉”,游宴淫逸,乌烟瘴气。
网络图在广州,尼姑被称为师姑,因为一些老的封建习俗,她们经常要外出念经做法,尼姑庵也就非常盛行了。到了清末,部分尼姑庵演变成风月场所,完全徒有虚名。当时甚至出现了“七大名庵”,成了富家子弟的“猎艳场”。
尼姑庵里的尼姑,还分个三六九等。旧社会的底层百姓中,一些极度贫困、孤苦伶仃,或者忽然遭遇不幸、无处可去的女子,往往会把尼姑庵当成归宿。她们当中样貌平平、年龄偏大,又身无分文者,只能在庵堂里处于最底层的地位。
广州的尼姑庵中,她们要把裤脚扎起来,所以又被称为“扎裤尼”。庵堂里最苦最累的活,比如挑水、扫地、洗衣、种菜、倒尿、清粪,还有外出化缘以及服侍高级尼姑,都是她们的工作。而且,她们的待遇非常差,平时仅仅是稀粥杂粮,只有遇到重要的节日,才能吃得上白米饭。
还有一些半路出家的女子,因为手里有钱,自然待遇要好得多。她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自愿带发入庵,修炼心性。这些人来的时候就会缴纳费用,出钱越多待遇越好。正常情况下,这些交钱的尼姑不需要劳动,也不用到外面去化缘。尼姑庵到外面念经做法,她们也可以不参加。
因为交了钱嘛,所以只需要安安心心的修炼,诵经礼佛。平时的大小事务,都会有“扎裤尼”服侍,生活非常好。如果想出去散心了,也随时可以外出“云游四海”,回来之后继续修炼。当然,这一切都和缴纳的钱财多少有关,给钱越多待遇越好,如果到时候没钱了,那肯定待遇急转直下,变成“扎裤尼”了。
另有一种尼姑,从小就进了庵堂。她们有些是被算命卜卦者认为八字不好,养在家里会尅父母、出嫁会尅丈夫的女孩,有些是被认为体虚命弱,无奈被送到尼姑庵修炼,免得早夭。这些小女孩,有些三四岁,有些七八岁,就进入了庵堂。她们的待遇,要看父母的身份地位,以及送来时给庵堂交了多少钱。可想而知,有钱有地位者,生活舒适,比较自由。没钱没地位或者父母根本不管的,只能干粗活,长大沦为“扎裤尼”。
不过,在部分尼姑庵中,若是有些才貌,就会有“摇钱树”一般的待遇。
民国“孤儿院”民国初年,广州小北的药师庵,庵主法号觉持,原名全赖。她曾是苏州名妓,之后嫁给了广州巨富周东生为妾。后来周东生遭遇变故破产,全赖就带着大量积蓄跑到了药师庵出家。全赖这样混迹风月场所的人,善于交际,又因为携带巨款,很快就执掌大权,成了庵主。
在她的控制下,当年的药师庵藏污纳垢,俨然成了达官贵人、富家子弟玩乐的场所。而这样的尼姑庵,当时也并非只有一家,虽然一直遭到舆论谴责,但因为有利可图,还是存在了很久。
就像药师庵这样的地方,庵主自己就出身名妓,手里自然训练了一批才色俱佳的尼姑。正常来说,庵主会提前数年进行挑选培训,培养属于自己的“摇钱树”。
比如,庵主会到育婴堂、孤儿院、贫穷人家,甚至是人贩子那里,仔细挑选女孩。有时候自称收养,有时候则花钱购买,把符合条件的孩子带回去。
再者就是上面所说,那些被父母送入尼姑庵的女孩,庵主也会进行挑选,样貌较好者专门训练。如果父母要来探望,就假称孩子八字不好,若是见面太多,会尅死父母的。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再来关心这孩子了。
还有一类则是年纪轻轻就丧夫的寡妇,若是生活困难,或者看淡人生,庵主就会主动游说,让她出家当尼姑。之后则是各种手段诱骗,最后让其不得不乖乖听话,成了庵主赚钱的工具。
挑选好的人,庵主就会认真培养。首先就是教她们诵读佛经,以及各种诗词歌赋。这样培养长大后,她们才会落落大方、谈吐优雅、不落俗套,尤其是和那些文人公子哥交流,出口成章是必备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从小练习书画,会弹奏乐器和唱歌,这样才能做到“才貌俱佳”。为了培养出优秀的“摇钱树”,庵主不惜花费重金。民国初年药师庵著名的两名尼姑,除了庵主亲自教授之外,还专门聘请老师教她们书画。两人能写蝇头小楷,山水画也非常不错。莲花庵的印月也擅长山水画,据说她曾把一幅不满意的画搓成一团扔了,结果扎裤尼捡了起来,装裱之后送到市场售卖,竟然被高价争购,成了一则趣闻。
被培养出来的名尼,自然要努力帮庵主赚钱。
《阿Q正传》剧照尼姑庵为什么会成为风月场所?普通人对于寺庙尼庵的认识不多,基本印象就是“修炼心性”之地,比俗世更为清净,自然也更为“清高”。尤其是尼姑庵,更有了一些神秘之感。再加上文人的野史笔记、风流小说虚构的一些情节,也增加了尼姑庵的吸引力。
那些富家公子厌倦了普通的风月场所,于是把目光转向了一般人不知内幕的尼姑庵,也是很正常的。于是,一小部分的庵主开始以此赚钱。
尼姑庵和一般的风月场所不同,因为表面上它依然是修炼之所,不容许藏污纳垢的。所以,并非所有人都能随意进出,想进去必须有熟客介绍,而且庵主要提前进行调查,客人非富即贵。一般人就算是有钱,也不一定有机会进去看一看。
刁钻狡猾的庵主,知道如何抬高尼姑的身价,她们首先会把庵堂布置的清雅精致:穿过清净的庭院,就能闻到室内燃烧的名贵沉香,香气袭人。里面则是精工雕琢的桌椅,还有古琴字画、名贵书籍,那些达官贵人一见到这种场景,立刻会觉得进入了不敢想象的清雅之境,早已被迷得头晕目眩,多少钱都愿意花了。
再和庵中的尼姑聊一聊,就能发现她们谈吐非凡,博览群书,同时更能引经据典,分析人生苦乐。有时候坐下来弹一首曲子,画一幅古画,客人更是神魂颠倒,流连忘返了。
出卖色相换取的大量财物,大多数都进了庵主的腰包。庵主对手下的尼姑看管十分严格,名尼不管是外出做法事,还是在庵中见客,身边都少不了老尼或者小沙尼的监视。如果没有庵主的允许,尼姑不得私自离开庵堂,不准与外人交流,也不准私自接受任何馈赠。如果违反了庵主定下的规矩,轻则挨一顿骂,重则受私刑,比如跪堂、顶砖、鞭腿、笞背,毫无自由可言。
庵主如此残忍地对待名尼,却不会让她们有自己的积蓄。永胜庵有名的尼姑眉傅,出卖色相为庵主赚了港币十多万元,另有大量的宝石首饰,也全部被庵主“代为保管”。后来时局混乱,庵主直接把所有钱都卷走了,眉傅则走投无路,凄惨度日。这样的例子还比比皆是,可见庵主心肠之狠毒。
庵主的另一生财之道,就是开办宴席。
网络图:素宴菜品一般情况下,尼姑庵都是吃素食,非常简单。但这种特殊的尼姑庵,为了敛财也会有荤席。在当时,想在尼姑庵吃一顿荤席,花费通常要在五六十个银元。如果想吃一顿的素席,那就要在百元以上了。以民国初年的物价来看,这可比那些大酒店的筵席还要昂贵。
谁会去尼姑庵开宴席呢?当然那些达官贵人了,他们有时候自娱自乐,有时候则宴请贵客。此时往往会叫上庵中的名尼陪着吃喝,越是愿意花钱的,陪饮的尼姑等级越高。而尼姑庵的饭菜,不管荤素都很精致。
比如,一斤香菇只取用三五钱,一只冬笋只用笋尖脆嫩的部分,其他的则弃之不用。达官贵人点菜,倾向于上等的素席,为了让菜肴更加美味,一席菜要准备3只鸡,再加上火腿、瑶柱等上好的食材,熬煮成汤,再去油使用,素菜的味道自然也十分鲜美了。
而且,此等宴席上所见白切鸡、叉烧、肉脯、炸香肠等菜品,会冠上和“斋”字有关的名字,立刻显得清新脱俗。食客吃进嘴里才会觉得与众不同:样式虽然是平常所见荤菜,但实际是素食。虽然是素食,却比一般的荤菜更有味道。这是因为,尼姑庵的素席,所聘请的都是有名的厨师,一般人根本吃不到的。
据当时的人回忆,就算到尼姑庵里吃一些简单的素食,也花费颇高。比如,三人左右到尼姑庵闲聊,只吃一点斋虾饺、斋烧麦、斋牛肉等小点心,抽三炮台烟,喝白兰地洋酒,就要百元以上的花费。其中不仅是酒菜的钱,还要捐香油钱,以及其他一些杂费,非达官贵人不能享用。
当然,这些尼姑庵的敛财手段多,最重要的还是靠庵主培养的名尼。这就是那个混乱的时代,底层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达官贵人却如此奢侈浪费,引出畸形的尼姑庵,让佛门清净之地成了“猎艳场”,让人感慨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