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完油菜种芝麻,夏津香油大户在油料作物中
正月十一,夏津县南王村的田野里,绿色的小油菜已经冒着寒风出了苗。50多天后,这亩小苗苗将变成一片花海,养蜂人也会从四面八方赶来。5月中旬,沉甸甸的油菜籽收获后,兼业农民王德福会把芝麻种子播在这片沃土中。农闲时节,王德福的香油加工厂里,小磨香油、菜籽油就开始香喷喷地生产了。
为了那口老味道
他果断放弃进口芝麻磨香油
夏津小磨香油历史悠久,以优质、纯正著称,自清朝末年就享誉四方。南城镇南王村是夏津县最早做香油的村。这个村的芝麻产业一度“买全国,卖全国”。“车水马龙”是这个村上个世纪80年代的真实写照。48岁的王德福就出生在这个村,家里祖祖辈辈磨香油,他也于12年前在南王村办起了香油厂。听哥哥讲,他小时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爷爷卖香油回来,帮爷爷数钱。
王德福拿起爷爷当年走街串巷卖香油用的拨浪鼓。
油菜已出苗。5月中旬收完油菜就种芝麻。
当香油加工户更愿意选择采用价格“美丽”的进口芝麻时,王德福却选择自己种芝麻。据他介绍,进口芝麻元/吨,出油率50%左右;国产芝麻元/吨,出油率47%左右。一反一正算下来,一斤香油的生产成本就差6块钱。
“我曾经试着用过非洲的进口芝麻,但是这种芝麻磨出的香油味道有点涩有点苦,不是人们记忆中夏津县小磨香油的味道。所以,我决定自己种芝麻自己磨香油。即便成本高,也在所不惜。”这位执着的香油人表示。于是,年春天,王德福领办了夏津县鑫特信农民芝麻种植合作社,专门种芝麻。
种德收福
农忙种油料,农闲磨香油
今年,合作社在南王村种了亩芝麻,芝麻收完种油菜,油菜收完种芝麻。谈起种芝麻那些事,王德福用“很省事”来形容:“每年5月中旬收完油菜籽就种芝麻,8月底就能收芝麻。现在种芝麻收芝麻全部机械化了,期间需要掐一遍心,全程很省事。”据他介绍,每亩芝麻需要投入10块钱的种子钱、元的肥料钱、元左右的播种和收割费、90元左右的浇地费,亩投入元。芝麻亩产约斤,而去年的市场价是每斤7元。
与芝麻相比,油菜种植更简单,全程基本不用管理,种上后,浇浇水,就坐等收籽。斤籽油菜能出33.5斤油,60斤油饼。光油饼就能卖到每斤1.7元。亩收入斤到斤油菜籽。去年油菜籽市场价为每斤2.6元。
为了做大油料产业,他采购了杂粮播种机、杂粮联合收割机。收割机一遍过去,芝麻粒入库,芝麻秸秆直接还田,油菜也是这样。
农闲时节,他就在自家香油厂磨香油。2月11日,记者在其香油加工厂看到,这里的芝麻烘炒机、降温筛、石磨、墩油机都在轰隆隆地运转着。虽然王德福的香油卖到40元一斤,但从来不愁销。预订成为近年来的大概率事件。今年春节期间,王德福光香油团购就卖了万元。
芝麻大丰收,王德福喜上眉梢。
王德福的香油加工厂内,小磨香油正在紧张生产中。
王德福既做香油,也做菜籽油,都是自种自收自加工。
苦寻老物件
拟建夏津小磨香油博物馆
南王村总共余户,其中多户干香油买卖,这些村民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外出做生意,如今已经分布在兰州、银川、呼和浩特、黑河等全国各大城市。而南王村也发展成为了香油设备专业村,年被评为省级乡村产业名品村,专业生产企业已经有了五家,香油设备也远销北方各大城市。
“只要是我们南王村出去的,到哪里都饿不着,因为南王人都有做小磨香油的祖传本事。现在,出去的村民都在各大城市扎了根。”土生土长的南王村村民王德福说。
夏津王记小磨香油第三代传承人王德福。
以前,打芝麻只能靠人工;现在,联合收割机可直接颗粒归仓。
给芝麻掐心是目前还无法实现机械化的一个环节。
在南王德福香油厂,记者看到,这里专门拿出一排房子,摆上了老一辈南王人磨香油用的老锅、芝麻秆、石磨,降温用的簸箕、筛子以及走街串巷卖香油用的油桶、拨浪鼓、自行车、老秤、油葫芦等。
拿起祖传的老物件油葫芦,王德福讲起了它的故事:“我爷爷用的这个油葫芦很精确,你想要一两油,就能正好舀出一两。这种油葫芦还有半两的,一两的,半斤的,最大是二斤的。这个物件现在已经快失传了。”
作为夏津县王记小磨香油第三代传人,王德福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苦苦搜寻来的这些与夏津香油生产有关的老物件集纳起来,建成夏津小磨香油博物馆,哪怕建个小型的也行。只有这样,孩子们来到博物馆就能体会家乡历史悠久的香油文化以及老一辈香油人艰苦创业的故事。
阳光洒在田野里,也洒在小油菜苗上,望着充满希望的油菜苗,“香油大王”王德福深吸了一口气说,今年注定又是一个油料丰收年。
来源:农村大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