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汉坚守传统月饼制作40年,中秋狂销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331/k4vcuyp.html中秋佳节“月饼”已经成为最应景的中秋美食,笔者来到了安徽北部一个古朴的小镇临涣,镇子上有一个制作香油月饼的作坊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今年五十多岁的吴延明老人就是作坊的主人,他是临涣镇周庄村码头庄人,和妻子周宗侠在镇上经营着这家颇具口碑的月饼店。吴老年幼时候在同村的糕点师父吴延志那里学习,从师父手中口传心会的学会了制作月饼这门手艺,这一做就是40余年,当年从师父手中学习的手艺已经成为弥足珍贵的传家之宝。吴老为人宽厚仗义是秉承了师父当年的教诲“我跟着师父学习到,做月饼就像做人,要凭良心。不用好料就做不出好月饼。”吴延明说。月饼皮的赶制,是临涣月饼的重要制作工序,为了能让酥油面与月饼面团很好的融合一起,达到最佳的口感。“月饼大部分是在中秋前后的农历8月份销售,其它时间也就是当零食吃,我们本月消暑量在30万个左右,平均一斤8元,差不多近50万的销售额吧。”妻子周宗侠心里早已经有本账了。图为老吴和妻子将酥油面在框子内锭模成型,按照一定大小切成块状,是制作临涣月饼的一种重要工序。“三材取具油糖面,磊落芳洁堆瓦缸。水溲成模入火炙,铁炉扬炭时铮从。和酥馅果更奇绝,列肆错杂鱼豆桩。”清代书画家钱沣用简净文字勒出制作月饼的原始手法,吴老的月饼店至今还在依循这样的流程。和面、掐面、擀皮儿、包馅儿,直到最后成型、烘烤,各个环节均由工人们手工协作。老吴家的月饼秉承了苏式月饼的制作技巧,酥油面是关键,将酥油面与面团揉捏融合,才能制作出临涣月饼特有的酥脆。吴老的女儿吴娟现在居住在合肥生活,但是每到中秋节前就会从省城赶回来帮助家里制作月饼,是女儿的一份孝心,也是对家族传统手艺的一种坚守。吴老家的月饼往往是供不应求,每年从6月份开始制作月饼,到中秋节这短短2个多月时间要制作近30万多个月饼,很多外省商家经常慕名前来批发,图为吴娟为保证每一个月饼的大小均衡,专门备了一台电子秤,每一个月饼都经过手工称重,以保证足克,近两个月来吴娟将近称了30万个月饼。临涣月饼压膜没有广式月饼繁琐的花纹,在模型师相对简单,更多追求酥脆的口感。图为老师傅娴熟的将压膜后的月饼放入烤炉整盘。作坊的师傅严格的把控月饼质量,每一次出炉的月饼都要逐个检查烘烤是否均匀,这也是他们作坊的月饼销售得以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看着刚出炉的月饼摆上货架,前来帮忙的师傅脸上也露出欣喜的笑容。临涣月饼4个为一斤,一个中秋节吴老家要制作出近30万个这样的月饼,折合6万多斤。村里来帮忙的师傅们一起将刚出炉的月饼码放整齐等待出售。吴老的月饼作坊虽然生意好,技术好,但是吴老也没有过分保守,他通过招收学徒、加盟等方式一举带动部分勤劳的村民脱贫致富。“我快干不动了,能干多久干多久吧,这份产业和技术只有晚辈来继承了,希望传统手工月饼能代代相传,让远方归家的游子回到家乡后吃到一口正宗的家乡味月饼。”吴老经常教育孩子革新的同时也要坚守传统。图为刚出炉的月饼已经有迫不及待顾客前来购买装袋。图文:王旭。
上一篇文章: 洞天火锅加盟费多少钱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