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屠夫回家,家里鸡鸭不翼而飞,乞丐
明朝崇祯年间,杭州府於潜县有个祈祥村,村里的老老少少做着各种营生,可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村民们多么努力种田,粮食都不会大丰收,而且年年减产。
尤其是到了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原本好好的天,等他们要割麦子的时候,就会下起大雨,麦子被淋了雨,就会在仓库发霉,然后卖不出去了,官府的人也不收,村民们都很头疼。
有人说祈祥村之所以产粮不顺是因为得罪了村里后面那块土地的山神,山神生气了,所以不让村民们好过,就在丰收的时候故意给村民们难堪。
这可怎么办呢?大家都犯了难。村里的老人们给大家支了个招,他们告诉村民,想要山神平息怒火,提高粮食产量,就在后山给山修座塔来供奉山神,山神吃饱喝足了,就不会不知好歹了。
大家觉得这个主意很好,都纷纷赞成,就开始在后山动工了,经过了半年的时间,这座塔终于建好了,因为就在祈祥村的后山,还是祈祥村的村民共同修建的,所以就取名叫祈祥塔了。
村里有个年轻人叫郑来寿,是个屠夫,他每天都要去镇里帮养猪的大户杀猪,因为这半年来村里要修塔,他就暂时没有去杀猪了,也加入了修塔的队伍。虽说是个杀生的行当,可对于村里的事情,他可是很热情。
郑来寿的名字是他爹给取的,家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是屠夫,杀戮多了,寿命都不长,郑来寿的爹也是年纪轻轻就去了,留下郑来寿和母亲王氏两个孤儿寡母。
母亲是铁匠的女儿,希望儿子不要当屠夫了,可以跟着外公去打铁,可是郑来寿偏偏就好这口,从小就看着父亲杀猪,耳濡目染就想当屠夫。
郑来寿也知道自己家里人都活不久,不知道这种现象会不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就多做好事来弥补自己的杀生之罪,因此村里一有什么事情,他总是第一个报名要做贡献。
这一天,郑来寿在家里磨刀,因为明天一大早他还要去镇上杀猪,他看见被磨得锃亮的刀都可以照得出自己的影子来,开心地往刀锋上吹吹,又用袖子擦了一下。
他家的门“吱呀”一声开了,郑来寿一看,这不是村里的里正大叔吗?里正一见到郑来寿,就凑近耳朵说道:“来寿啊,塔建好了,你知道吧?”
郑来寿莫名其妙,问道:“李叔,这还用说吗?全村人都知道呀,我还参加建塔了呢!有什么事儿您就说吧,别和我客气。”
里正看他这么说了,便说道:“塔是建好了,但是需要一个奠基仪式,村民们自己家里也没有多少吃的,把鸡鸭鱼肉都放在我家让我保管,鱼和肉没关系,你也知道你婶子最害怕鸡鸭这种活物了,能不能寄养在你家,反正你是屠夫,到时候也方便让你宰杀,你说如何?”
郑来寿一听,开心地说:“哎呀李叔,我以为啥呢?这点小事还要支支吾吾的,你是不是不把我当村里的一份子呀!”
“那就是答应了,我明天就把鸡鸭拿到你家,过几天就奠基仪式了,你可得给我看着。”里正说道。
郑来寿一听说明天,解释道:“明天一大早我就要去镇里宰猪,我把门半开着,你自己进来可以吧,走的时候把门带上就行。”里正点了点头,开开心心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郑来寿就带着他的刀去镇上了,来到了柳员外的后院。
柳员外可是镇上的高门大户,他家后院专门开辟了一块地来养猪,每个月杀几只,除了自己吃以外,还会拿到附近的铺子卖掉,这样既能挣钱,又能吃上自己养的猪肉,特别放心。
今天郑来寿一到柳家的门口,下人们都已经准备好在等他了,见他过来赶紧把他拉到猪圈旁边,让他拿出工具了。
杀猪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按住猪脚,一只几百斤的猪最少也要四个人按,不然的话有时候猪会逃走,可是今天就只有两个人过来帮他,郑来寿问道:“平时不都四个人吗?怎么今天就只有两个了,不多来两个人我怕猪按不住啊!”
其中一个下人说道:“另外两个烧热水去了,我们试试看能不能按住吧,今天月初,很多人陪老爷和夫人去庙里上香了。”
郑来寿没法,只好先拿根绳子将猪的脚两只两只绑起来,以防止等会儿下刀的时候逃走,他看两个下人弱不禁风的样子才出此下策。
正所谓万物有灵,这只猪好像知道自己要被宰了,叫声特别凄惨,郑来寿叫那两个下人使劲按住猪脚,准备拿刀从腹部开始开膛破肚,一刀毙命。
就在他下刀的那一刻,两个下人也已经紧紧地抱住猪脚了,可前面两只绑猪脚的绳子却突然松了,两个下人就慌了,想重新按住猪脚,就在他们按的时候,猪的力气一下子变大了,这下连后脚的绳子也被挣脱开了。
郑来寿一看,赶紧扔掉手上的刀,三个人合力想控制住猪脚,奈何事与愿违,这只猪好像很聪明,知道他们缺两个人,用后脚打到他们三个人的脸上,他们的秩序就乱了,三个人同时坐到了地上。
这猪乘机往大门跑去,三个人愣在原地,眼睁睁地看着一只猪就这样往大街上跑去。
还是郑来寿事先反应过来,叫了一声:“还不快追,猪跑大街上了,等下撞到人柳员外就要赔了,到时候我们连工钱都拿不到。”
就这样,两个下人拿木棍,正来寿拿刀,三个人急匆匆地往门口的大街跑去。
这猪一路飞快地跑,一会儿撞到人,一会儿撞到别人的摊子,吓得附近的人都纷纷闪躲。
而后面的三个人也是一直在追,尤其是郑来寿,手上还拿着刀,大家见了他比看见猪更害怕。
这只猪跑到一个胡同里,这个胡同是一个死胡同,郑来寿心想这下终于可以抓到了,叫你跑。
但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只猪在胡同的尽头蹲了下去,不再跑了,也许是它累了,也许是它知道自己跑也没有用,两个家丁拿着木棍,重重地往猪的脑袋上一砸,这猪就晕了过去,然后拿着绳子将它五花大绑起来,再也不敢大意了。
当那两个家丁将猪抬走的时候,郑来寿忽然闻到了一股恶臭,他回头一看,是一只黄鼠狼在胡同的一边,看样子躺了很久了,可是身体好像很虚弱的样子,奄奄一息快要死了。
他见郑来寿靠近,还拿着屠刀,嘴上“嗷嗷”地叫了起来,想用力站起来,可是四肢无力,又倒了下去。
郑来寿收起了自己的大刀,嘴里嘀咕着:“呀,这不是地里的黄鼠狼吗?怎么会在胡同,这肚子怎么那么大,是不是怀孕了。”
说完想用手去摸,可是黄鼠狼虽然很虚弱,但仍然对他龇牙咧嘴,郑来寿说道:“你放心,我不杀你,我就看看你身体是不是好的?”
黄鼠狼仿佛听懂了,顿时收起了自己的牙,乖乖地躺地上了,可是郑来寿还有猪没有杀完,就脱下自己的外套,把黄鼠狼整个身体包了起来,想先去杀猪,然后把黄鼠狼带回家看看。
哪知郑来寿刚刚踏出胡同,就碰见了同村的赵三,赵三见他抱着黄鼠狼,开心地迎上来,说道:“哎呀,害我好找,原来在这呀!郑屠夫,真是太感谢你了,把这只黄鼠狼还给我吧!”
说罢就要伸手去抓郑来寿手上抱着的黄鼠狼,郑来寿一把推开,说道:“什么你的,这是我在胡同里捡到的,奄奄一息,都快要死了,你现在跳出来说是你的,你拿回去炖汤吗?”
“炖汤不至于,这黄鼠狼的肉炖汤不好吃,拔了它的皮来卖,倒是能换几个钱,这只是我前几天地里抓的,本想扒皮,哪知道它跳起来咬了我一口,我找了好几天了,正好在你手上看到。”赵三说道。
郑来寿一听说要把黄鼠狼的皮扒了,更加不愿意把它给赵三了,说道:“这是我捡的就是我的,别想拿走扒皮。”
“那好,那就给我点银子把这黄鼠狼买走吧,我本来也是要卖给别人的,现在便宜你了。”赵三见要不回黄鼠狼还做起了生意。
郑来寿只管往柳府的方向走,不理会赵三的无理取闹,赵三见状想上去抢,奈何郑来寿一个屠夫本来就人高马大,他左手抱着黄鼠狼,右手还拿着屠刀,赵三只好吃了这个亏,但是他的眼神里却是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
郑来寿在柳府的后院杀完猪之后,除了拿到自己应有的报酬,还要了一斤猪肉,这是他自己立的规矩,每次都是事先和东家商量,他杀猪的报酬比别人低,但一定要给他一斤好肉,不然他不干。
干完活儿收拾好了之后已经是下午了,郑来寿身边还带着一只黄鼠狼,就匆匆往家的方向去了,途中,他路过土地庙,就把那块猪肉放土地庙上供奉了。
其实郑来寿每次宰猪都要一斤猪肉并不是给自己吃,而是给土地爷吃,他觉得土地吃饱了,才会保他平安,保村民富裕。
回到家,郑来寿在自家院子里给黄鼠狼搭了个小窝,把黄鼠狼放在小窝里,可是黄鼠狼还是很不舒服的样子,郑来寿就拿了碗水端到它面前,黄鼠狼想喝但是爬不起来,只好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郑来寿,仿佛是请他帮忙。
郑来寿没法,把黄鼠狼抱在怀中,一点一滴地把水喂到黄鼠狼的口中,可能是太渴了,这小小的身体一下子就把一大碗水都喝光了,喝完水的黄鼠狼似乎恢复了一点体力,朝着郑来寿叫了几声,好像是在表达感谢。
郑来寿见状就从厨房又拿了点生肉和几个饼递过去,放在黄鼠狼的身边,黄鼠狼又是无动于衷,郑来寿以为黄鼠狼喝水都喝饱了,不是特别饿,就没理了,哪想到自己从窝里站起来的时候,这黄鼠狼又是在那边“嗷嗷”地叫。
郑来寿便问道:“你是想让我喂你吃吗?”黄鼠狼轻轻地哼了一声,朝他眨眨眼。
郑来寿嘴里嘀咕着:“哎,真难伺候,就当我欠你的吧,谁叫我救了你呢!可能宰猪,杀戮太多,上天派你来惩罚我的吧!”
于是郑来寿就把饼和肉都一点一点弄碎了,往黄鼠狼的嘴里塞,之后,黄鼠狼总算美美地睡去了,郑来寿松了一口气。
到了半夜,郑来寿睡得正香,院子里忽然传来了黄鼠狼的叫声,这声音非常刺耳,他赶紧跑出去,看是怎么回事,这大半夜的吵到自己邻居就不好了。
等他拿着香油灯挤进黄鼠狼的小窝,才发现,原来黄鼠狼大半夜难产,所以才叫的那么大声。
黄鼠狼的怀里已经有两只崽出来了,但是有一只崽身体出了一半卡在那里,头部没有出来,要是再不出来的话,这只小崽可能要窒息而死了,就因为如此,黄鼠狼也在痛苦地叫唤着,他目测黄鼠狼的肚子里除了卡住的那只,还有两只。
郑来寿想起自己之前在那些养猪户家里见过很多猪生小崽的时候,那些农户都是在猪的肚子上揉几下让猪不那么痛苦,反正都是生崽,原理差不多吧,他就蹲了下去,对黄鼠狼的肚皮进行揉捏,一顿操作之后,好像有了效果,黄鼠狼也不叫唤了。
看到缓和了一点的黄鼠狼,郑来寿那颗紧绷着的心渐渐放下来了,可是那只卡在腹部的小崽子还是没能出来。
正在郑来寿思考的时候,黄鼠狼的整个身体忽然莫名地抽动起来,郑来寿急了,他一时半会也不知道怎么办?
此时他脑子里似乎想起了什么,直奔家里的地窖,翻了好久,终于找到一本书,郑来寿一家都是杀猪的,根本没有什么文化,这是家里仅有的一本书,他爹生前留下来的,只见书的封面写着《产猪方略》。
他借着香油灯翻了几页书之后,又重新回到黄鼠狼的窝前蹲了下来,拿出了一根针,在黄鼠狼的肚皮上找了好久,摸中了一个重要的命门,刺了下去。
黄鼠狼的肚子上面流出了好多血水,还放了好多气,肚子也不那么鼓了,卡在腹部的小崽自己钻了出来,还有两只小崽子也陆续从黄鼠狼的肚子里爬出来,一共五只。
“还好爹留了一本秘籍,不然你就死了。”郑来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对着黄鼠狼说道。
黄鼠狼用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幼崽,又用自己的头蹭蹭郑来寿的手,表示感谢。
这忙了一晚上,郑来寿回到卧室倒头就睡,等他醒来的时候已是日晒三竿了,里正大叔早已站在了他的床头,把他拉起来说道:“来寿,明天要进行祈祥塔的奠基仪式了,快去把我昨天放在你家院子里的鸡鸭杀了。”
郑来寿迷迷糊糊地答应着,从床上爬起来,等他来到院子里的时候,好几个人在院子里等他了,都是过来一起帮忙的,连昨天和他有争执的赵三也在。
郑来寿看见这些人,顿时从睡梦中清醒过来了,里正过去拿来了鸡笼和鸭笼,问道:“来寿啊,我昨天拿来的时候,明明每个笼子里都有十只,怎么现在鸡笼里和鸭笼里都只剩一只了,其他的鸡鸭去哪儿了?”
其他人见状也是一脸茫然,有人说:“郑来寿,你该不会一个晚上就把18只鸡鸭都吃了吧,也太贪心了,这是给山神的,你就不怕遭报复吗?”
“我昨天看见他抱了一只黄鼠狼回家,他该不会拿我们大家的鸡鸭喂黄鼠狼了吧!”赵三挑衅地说道。
里正听了忙问:“来寿,到底怎么回事?你不会真的养了只黄鼠狼吧,你没有听说过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吗?还把它带回家,现在鸡鸭没了你说怎么办?”
郑来寿见大家都质问他,耐心地解释道:“李叔,我是带了只黄鼠狼回家,但是昨天夜里它难产,现在身体很虚弱,连站起来都是问题,怎么可能吃了鸡鸭,不信你们看。”
说完就指着旁边的小窝,带大家一起看黄鼠狼的状态,可是当郑来寿和大家蹲下来的时候,黄鼠狼的嘴巴里都是血迹,它的窝里还飘着几片鸡毛和鸭毛。
“看吧,我就说肯定是被这家伙吃了,现在证据确凿。”赵三愤愤不平地说。
“既然黄鼠狼吃了鸡鸭,那现在就拿它开刀,把黄鼠狼杀了,反正那些鸡鸭也在它的肚子里。”有人提议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要求郑来寿一定要在明天之前给大家一个交代,不然就自己掏钱去镇上买18只鸡鸭回来,不然他们誓不罢休。
还是里长发了话:“好了,这鸡鸭也是我放在他家的,我也有一半责任,你们先回去,我和来寿商量一下,到时候给你们答复。”
既然里正说了,大家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纷纷散去,里正相信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他要和郑来寿一起搞清楚。
郑来寿和里正在他们走后,坐在院子里想办法,都快天黑了也没有什么头绪,难道明天真的要把这黄鼠狼剁了当贡品吗?它才刚刚当母亲,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就是黄鼠狼吃的鸡鸭。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门口有个路过的乞丐推门问道:“可否给口饭吃,我饿了好几天了,行行好吧!”
郑来寿向来心善,他看了一眼乞丐,说道:“你跟我来吧,厨房里有吃的,你看看要吃什么?”
乞丐拿着一堆好吃的东西,出了厨房之后,从院子里出去的时候,瞥了一眼地上的黄鼠狼,问道:“有福之人啊,竟然养了黄鼠狼。”
郑来寿撅着个嘴说道:“什么有福之人,这鸡鸭都被咬了,明天怕是要上桌当贡品咯,可怜它的五只幼崽才刚刚出生。”
乞丐摇摇头说道:“不可能不可能,怎么可能把鸡鸭给咬了,这是黄大仙,在保家呢!可要保护好它,不然你连家都要没了。”
郑来寿又问乞丐到底什么意思,可乞丐只是说:“天机不可泄露,但是谢谢你的食物啦,我又有好几天可以不用出门乞讨了,你还是去看看塔吧,那不仅是个塔,更是全村的家。”
他还想进一步问的时候,乞丐已经走出大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里正坐在院子里,像是有什么难言之隐,郑来寿问道:“李叔,难道你知道什么?”
李叔叹了口气说道:“哎,恐怕你迟早要知道的,我还是早点告诉你吧!”
原来关于这个村里的塔还有一个传说,早在祈祥村建村的时候,就有一座塔存在了,当时这座塔也是为了供奉山神而存在的。
因为有了那座塔,就有了山神的庇佑,村民们的生活也非常富足,就常常在塔的第一层供奉各种食物给山神。
山神是庇佑村民们的生活富裕安康的,村里还有一个大神,那就是黄鼠狼,人称黄大仙,它是负责保家的,村民们每年也会供奉很多的食物给黄大仙,放在塔的第二层。
山神和黄鼠狼其实是邻居,两个人的关系也不错,但是有一日,山神看见黄鼠狼桌上供奉的食物比他多,便生气地说道:“你就是保家而已,没有我他们的生活哪有这么美滋滋的,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黄鼠狼倒是大度,说道:“你要是喜欢,我桌子上的东西你拿去吃好了,何必那么在意,我们是共同护佑才有村里这么好的生活,村民开心就行了,你何必钻牛角尖。”
被黄鼠狼一顿训斥的山神更加不爽了,说道:“得了便宜还卖乖,谁要你的施舍,我才不吃嗟来之食。”
就这样他们之间产生了嫌隙,山神也不愿意庇佑村民了,整个村子由富裕渐渐变得萧条,村民们能力有限,自己都吃不上饭了,就没有多余的粮食供奉给山神和黄鼠狼了。
此时山神还是不知悔改,说一切都是黄鼠狼的错,黄鼠狼一向好脾气也被山神给气到了,两位大神就这样打了起来,在打斗的过程中,他们都使出了自己浑身的法力,使得那座塔轰然倒塌。
玉帝知道后,就罚他们重新投胎,如今他们一个投身到了赵三的身体,如今赵三已经苏醒,想起了前世的记忆,而这黄鼠狼至今没有恢复记忆,但是恢复记忆的赵三想到前世受的委屈,可能想铲除黄鼠狼,就到处捉拿黄鼠狼,见黄鼠狼被郑来寿所救心里很不服气。
郑来寿听了之后,说道:“李叔,刚刚那乞丐说去看看塔,我们要不先去看看?”
里正赞成这个想法,就和郑来寿往祈祥塔的方向走去,他们到了塔的第一层,看见门是开着的,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就举着火把小心翼翼地往里走。
他们还没有走到最里面,就听到了一阵鸡叫声和鸭叫声,两个人赶紧往里面走去,那消失的鸡鸭都在塔里,他们再定睛一看,地上蹲着个人,郑来寿睁大了眼睛,说道:“赵三,你蹲在地上干嘛?”
赵三一回头,嘴里满是鲜血,他手里拿着一只鸡,那嘴里的血是咬破鸡脖子的时候沾上的。
赵三看到郑来寿和里正,也有点慌,但是他立马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说道:“既然你们已经找到这里来了,我今天就连你们一块收拾了。”
原来昨天晚上郑来寿帮黄鼠狼接生完之后就去睡了,赵三是之后才翻墙进入他家的,原本赵三是想把这些鸡鸭都咬死,嫁祸给黄鼠狼,可是黄鼠狼虽然还没有恢复记忆,出于本能反应,为了保家,更为了报恩,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把那些鸡鸭一只只叼到塔里,这样他们奠基的时候正好赶上。
赵三见嫁祸不成,和黄鼠狼打了起来,他的右胳膊被黄鼠狼咬了一口就逃走了,黄鼠狼嘴上的血迹是赵三手臂上的血,不是那些鸡鸭的。
赵三见计谋失败,又来塔里想把这些鸡鸭杀了,正好被郑来寿和里正抓个正着,他右手的手臂上此时流着血,连黄鼠狼的牙印都还在。
“赵三,你太过分了,大家都是为了村子好,你为了一己私欲,竟然做出这种事情。”郑来寿说道。
“那又怎么样,如今我已经恢复记忆,那只黄鼠狼还处于虚弱当中,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赵三说完就施法飞出了塔外。
等郑来寿和里正追出去的时候,赵三的身边已经集结了万箭,而且每支箭的箭头都点燃了火苗,等万箭齐发的时候,这个村子以及后山的森林就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切都将化为灰烬。
里正看见了,赶紧去土地庙,跪在庙前,说道:“土地公公,快点现身吧,救救村子,赵三要赶尽杀绝了。”
伴随着一阵咳嗽和拐杖声,土地出现了,嘴里都是油,恐怕正在吃饭呢,这不就是刚刚的乞丐吗?
土地不耐烦地说道:“真是的,吃顿饭也不安心,这山神的嫉妒心怎么那么强。”说完就用拐杖点了一下里正的肩膀,两人消失了,过一会儿,又闪现在郑来寿的身边。郑来寿一惊,他早就知道这乞丐不简单,哪知道他就是土地公公。
赵三见到土地公公,说道:“你来也没用,我已经决定要毁了村子,以后你这土地怕是也没有地方任职了。”
土地的拐杖一震,四面八方的大地都为之颤动,接着生气地说道:“你太固执了,今天我就要挫挫你的锐气,平时就是太纵容你了,才让你如今肆无忌惮。”
“别废话了,只要我使出全身解数,你未必斗得过我。”赵三说着,身边的火箭就朝着大地射去,如若没有人阻止,地上将是一片火海。
此时,黄鼠狼架着一朵云赶来,它变得很大,用全身的毛皮挡住了射过来的火箭,但是由于数量巨大,黄鼠狼又刚刚生完孩子,身体很虚弱,它的毛皮有一部分被烧焦了。
土地公公赶紧挥动手上的拐杖,天空中下起了大雨,浇灭了黄鼠狼身上的火。
黄鼠狼开口道:“山神,我已恢复记忆,既然你那么在意,我这个黄大仙不做也罢,这塔已建好,你让村民供奉你一个人就可以了,只要你爱护他们,保他们富裕安康,我做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就好。”
赵三这才反应过来,他被自己的嫉妒心蒙蔽了,一心想要争个第一,却不顾村民的死活,黄鼠狼一直在履行她的职责,保家保村民。
这些村民都是自己的孩子,他为了一己私欲,置自己的孩子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不配当一个山神。
赵三跪了下来,忏悔道:“土地公公、黄鼠狼、我的孩子们,对不起,我错了。”
“错了还不赶紧回头是岸,快把一切恢复原样,和黄鼠狼一起进塔,你们又有新家了,这一世可不能再吵吵闹闹了,马上就要奠基仪式了,准备准备。”土地公公说道。
黄鼠狼把五个孩子留在了郑来寿的家,自己和山神重新入塔护佑四方,村子在他们的保护下,又渐渐地富裕起来了。
人有愿望、有追求是好事,但是过度的愿望会让自己偏离发展的轨道,变得自私、狭隘,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心中只会出现恶魔,到时候就会害人害己。
山神为了自己的利益,变得嫉妒心长,忘记了自己原本应该做的事情,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
黄鼠狼无论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都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子民,只要自己的孩子好,他就可以放弃一切,这种大爱无人能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因为私心忘记了自己前行的道路,变得迷茫,最终偏离自己的初心,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当我们悔悟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愿你我皆善良,世人皆清醒,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声明:本故事旨在传承民间艺术,劝人从善,弘扬传统美德,与封建迷信无关,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