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饮食的7大核心境界,民间有两种享
“民以食为天,柴米酱醋盐”。今天呢,咱们聊聊关于“吃”的话题——清代宫廷饮食文化。在此之前,大家不妨先和我欣赏一段《红楼梦》“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的节选:刘姥姥与贾母一道用饭,薛姨妈让王熙凤给刘姥姥布菜,就吃到了茄鲞这道菜。王熙凤还向刘姥姥介绍了制作方法,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笔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怎么样,看到这里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不禁垂涎欲滴?有钱人的世界真的不懂!又会有多少人会发出刘姥姥那样的惊叹?回头我们再说说这个茄鲞究竟是什么菜?“鲞”即腌腊的食品,说白了,这道菜实际上就是腌茄子。但是也就是这样一道普通的腌渍小菜制作工序竟如此精细,各种佐料的配伍、烹饪的工艺流程、火候的掌握,只能用考究二字来形容,凭借普通厨师的技术,是无法烹制出这样一道令人咋舌的一道菜的,那就更别说在街坊中或者普通人家享用了。所以我们也就不难推测刘姥姥那般惊叹了。那么《红楼梦》里的故事情节又怎么会和清朝宫廷饮食文化联系起来呢?那还得说说曹雪芹的早年经历,其实在曹雪芹早年的时候,也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只不过在后来家族没落,他也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既然文学是对生活的正式写照,那么《红楼梦》中那些极为考究的菜品也就自然有可能出现在当时贵族人家的餐桌上,如果此结论成立,我们就不难想象清代那更加夸张的皇家的宫廷饮食了。下面我们就史论结合,从饮食的境界出发,具体看看那些极为浮夸的满清皇家饮食文化。境界一——果腹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作为吃的第一境界那当然是填饱肚子了,对于每个凡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就单单是这种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我们来看看满清宫廷是如何“果腹”的。据历史记载,清朝皇帝的标准餐是每顿一百二十道菜(不包括点心,水果之类):菜品以华贵珍奇,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形色美观的宫廷菜为主;口味丰富多样,但以“咸鲜为主,突出本味”的山东风味、“看起来爽快,吃起来过瘾”的满族风味和“浓中带淡,鲜香酥烂”的苏杭风味为基础。至于菜肴的艺术造型更是刁钻,每个菜品都会最初的普通食物形态摇身一变,最后会以精美艺术品的形式呈现在用餐者面前,这些菜肴不仅具备营养丰富的食用价值,其观赏价值也能赢得一片赞许。还有就是那象征身份地位的餐具了,能上得了皇帝餐桌上的餐具放到现在的话,那各个都是珍品:这些餐具色形华贵、造型古雅特异。材质上除了我们常想到的瓷、金、银、玉石、水晶外,还有少见玛瑙、珊瑚、犀角、象牙、玳瑁等,为了让皇帝们享受到一场味觉和视觉盛宴,宫廷手艺人在餐具上也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有些人就可能会问:“这么多菜品,你还敢给我说是果腹?忽悠谁呢?”是的,菜肴确实繁多,但是在清朝皇帝在用餐时还必须遵循一条规矩——一道菜最多吃三口。原因何在?一方面是能尝遍所有菜,毕竟人们常说“多吃少滋味,少吃多滋味”;另一方面则是减少因为吃了某种被下毒的食物过多而出现死亡的可能性(当然在清朝宫廷的御膳房下毒还是有点困难的,更别说在层层试毒后,还能毒死皇帝)。所以在我们看来丰盛的宴席,在满清统治者眼中也不过是果腹之餐罢了。境界二——饕餮满足果腹后,接下来这步当然是要吃的豪放吃的爽,不再拘泥于什么繁枝缛节,只想着大快朵颐的那种。规矩都是人定的,你永远不能强迫一个制定规矩的人去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矩,皇帝就要吃第四口,旁边的太监也一定不敢硬拦着。那么这种饮食境界会出现在身份尊贵的清代皇帝身上吗?想来肯定也是会出现的,只不过史书不会记载,也不能记载帝王们看着些许有点“狼狈”的吃相的,况且本篇介绍的都是以优雅的“绅士”风度为主的,所以我们不再深入探讨。境界三——聚会饕餮也无非是和朋友来个小聚,放纵一下久违的洒脱情绪,那么聚会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更具备档次了。清代的聚会分为国宴和家宴,我们先从规模较小的家宴说起。家宴,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在自个儿家里搞搞聚会。时间一般是设在具有重大意义的传统节日那天,像春节,中秋这种;地点大多是在乾清宫,受邀对象呢以皇帝的亲人为主,包括父母妻儿,兄弟姐妹等人,当然有时候为了更热闹一些,也会叫上一些妃子前来。和我们能想到的差别不大,但是这聚会的入场仪式就着实讲究,史书记载:皇后仪丈队先从乾清门两个旁门走,走到交泰殿之后两边陈列,接着公主,皇子从苍震门走到交泰殿,候着。接下来才是皇后领着一帮妃嫔走到乾清宫的东西暖阁。等皇上入殿后,方能入座。很符合古代长幼尊卑的礼节,剩下吃的环节就请各位看官自行脑补一下喽。境界四——宴请说完这家庭小聚小散,我们再来说说这更具仪式感的国宴。按类型来分,一般也就三种:奖赏有功之臣的,替外蕃接风洗尘的和重大日子普天同庆的。没有固定时间,举办地点多在圆明园和太和殿(太和殿地位最高)。影视剧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景:被宴请的大臣按照官阶由下至上,依次排列,迎头恭候。皇帝则是在众人的拥护下缓慢登上殿堂,然后满朝文武百官行跪拜礼……不难看出国宴是更讲究凸显皇权至高无上性的。下面我们以慈禧太后60大寿燕窝四大菜为例,看看国宴的浮夸程度:燕窝“万”字金银鸭块、燕窝“寿”字红白鸭丝、燕窝“无”字三鲜鸡丝以及燕窝“疆”字口菇肥鸡。这四道菜相比于之前提及的茄鲞,选料更为严苛,制作过程也更为繁杂,是接待贵宾中的珍品。也难怪一场寿宴就能花掉一个国家海军不下千万两军费呢。境界五——养生现代人讲究不仅要会吃,还要吃的健康,追求长寿的帝王们在这方面就其实也早有见解。下面就看看康熙皇帝关于饮食的养生经。首先,康熙皇帝他是不饮白酒的,而且也主张朝廷大臣少饮酒。但是他却对西洋葡萄酒情有独钟,每日都会来一小杯,我们都知道少量饮酒能够活化血管,有益健康的,所以康熙帝身体上的毛病也会日益减少。其次就是荤素搭配,对满族人来讲,没有肉的餐饮是没有灵魂的。但是康熙皇帝却提倡少吃肉,多吃一些时令蔬菜,饮食过程中要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满足身体不同的需求,才能保持健康。最后就是少食多餐了,其实这和清代的饮食规律是很冲突的,因为在清代宫廷一天只吃两餐的,早膳多在早6时开始,有时也会推迟到早8时;晚膳多在12点至午后2点,如果其间饿了,会有小的加餐。康熙帝能有现代人的饮食思维,更说明了他对饮食养身的真知灼见。境界六——解馋接着上文说到的,一天两餐肯定满足不了所有帝王对吃的要求,那么他们解馋的食物又有那些呢?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引入宫廷之内的呢?我们常看的从宫廷剧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下面就简介清代帝王最爱的几种点心和它们的来历:红糕,作为康熙皇帝南巡发现并引进宫廷的江南名食,这种松糕甜而不腻,口感绵密松软,很适合作为饭后点心再填填肚子。豆腐包子,作为西北一种家常食品,于年康熙微服出巡西北重镇时引入宫廷。吃遍山珍海味的康熙帝咬到包子的第一口就对其赞誉有加,甚至还给店主送了一面旗,引入宫廷后也是备受欢迎。八珍糕,又是一道江南传统名点,但是据说这种点心最初是作为药方来调理脾胃虚弱的慈禧太后的,称为“女八珍”,也有“男八珍”是用来食疗乾隆帝的说法。但是不得不说,八珍糕确实是一方“好药”,不仅让他们的身体状况得到好转,也成了上佳“保健品”在宫廷广为食用。类似的清代宫廷小吃还有很多,再此就不一一介绍了,但是由此也不难看出清代皇帝们的解馋食物是有多么丰盛了。境界七——尝鲜所谓尝鲜,就是要吃那些常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食物。其实说到这类食物,我想大家脑海中就有一些画面了,就是看着那些珍稀物种惨为刀下俎,盘中餐的情景;还有就是摆脱传统的手法,用更加残忍的方式去屠杀这类作为食材对待的动物,然后用难以让人接受的吃法去“享受美食”。虽然这种饮食的猎艳文化从古至今都广泛存在,但是为了响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在此也不多做介绍。结语对于民间来说,饮食的两大境界分别应为约会(尤指未婚男女朋友)和独酌,只有精神境界极高的文人骚客才能领会得到。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清代大多数皇帝的婚姻都是属于政治联姻,在婚前很难和对象见面的,何来约会一说呢?即使有那么匆匆一面之缘,也不见得会一起用餐,所以和民间那种相对自由的恋爱相比,清代皇帝的约会餐并没有过多提及。然后就是独酌了,显然这又不是皇帝能做的事,且不说身边的那么多贴身侍卫,就算是能一个人喝到一口酒,那也歌不出我们今天所讲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类似于李白那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是韦应物那种“能诗岂是经时策,爱酒原非命世才”的失落。所以宫廷饮食很难触及到境界如此高的外界饮食文化。你羡慕着皇帝们的满汉全席,皇帝们却无时无刻不羡慕着你的自由。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穿越大清宫廷,在一声声“报菜名”中结束这次关于清代宫廷饮食文化的讨论。我请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什锦苏盘……
上一篇文章: 一桌营养美味的健康早餐怎么做出来来看看这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