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人的坚守古法磨制滴滴醇香

如果说有一种香,凝结了天地精华,游荡于唇齿之间,让人久久难忘,那么这种香,便是芝麻香。

而经石磨古法磨制的香油,完整保留了芝麻芳香。滴滴醇香入口,唤醒舌尖味蕾,回味悠长。

魏记小磨香油,历经年、五代人的传承,只为做一滴好香油。在近日公布的“山东手造·潍有尚品”优选名单中,“魏记小磨香油”成功上榜。

提起香油,大家并不陌生,但对于他的成油工艺和过程多数人并不知晓,外观看似一样,实质则大有不同。近日,记者赶赴魏记小磨香油产地,带大家一起体味匠心传承、古法磨制、滴滴醇香的独特魅力。

魏尚孟,昌邑市龙池镇龙北村人,魏记小磨香油第五代传承人。追溯祖上,为明朝永乐年间魏有善由西川成都府迁入昌邑龙池,其为龙池魏姓老祖。

而香油制作则是由第十六世魏元修开始,代代相传。传至二十世魏汉臣,将祖传磨盘传于魏尚孟。

魏尚孟对生产工具进行了改进,但一直仍坚持古法磨制、自然沉淀,所产香油芳香四溢,乡人赞曰“一滴香油十里香”。每逢节日,乡邻四舍争相买之。魏记香油成了当地有名的调味品。

“最初,全靠人力推磨,产量很低,春节前做点,送给长辈亲朋,偶而也卖一点贴补家用……”说起香油,魏尚孟颇有些感慨,“做香油的话,要一早四点多就开始。一天也只能磨百十来斤芝麻,出三十来斤油,手工制作,多了做不了……”魏尚孟从接续祖传香油制作技艺,至今已有40多年,但沿用祖传古法制油从未改变。

据介绍,魏记小磨香油制作工艺有八道工序,历经至少18小时才能出油,且多为手工完成。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一点马虎不得。

首先要对芝麻进行筛选,目的是将芝麻中的杂质去除,并经水淘洗干净后再沥干水分;然后是烘炒,将沥干水分的芝麻放进炒炉加柴烘炒;烘炒好后再次进行筛选;后经石磨研磨成浆状芝麻坯;然后是兑桨礅油,将芝麻坯放进铁锅中,加入开水不断搅拌,直到表层浮出油,后改为“油葫芦”礅油,至大量香油浮出。自然沉淀,则是最后一道工序。

魏尚孟介绍,魏记小磨香油是水代法出油,是利用油水比重不同而将油脂与其它物质分离。制作过程温度在75-82度间,这一温度下,香油的香味及营养成分几乎被完整保留。魏记小磨香油还采用天然植物纤维过滤,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香油中的浓香成份,并晶莹剔透,能较长时间保持色香味。

魏尚孟还告诉记者,要多出油、出好油,芝麻的选择和烘炒的火候至关重要“芝麻要炒至捻开内呈枣红色,做出的油才会最香醇……”说到此时,魏尚孟还抓起一把芝麻,随手捻开,沁人心脾的芝麻香随即飘散开来。

对于魏尚孟,把祖传的手艺坚持做好,并传承下去是他的毕生愿望。而今,已年近古稀,做香油原本主要靠他与妻子两人。因坚持古法磨制,工序复杂、耗时耗力,产量自是有限。

第五代传承人魏尚孟和第六代传承人刘丰泽

对于制油技艺的传承,魏尚孟自有打算。魏尚孟夫妻育有两女,其中女婿刘丰泽对香油技艺颇感兴趣,也潜心钻研。对此,魏尚孟很是欣喜,并悉心传授。目前,刘丰泽已接过接力棒,成为魏记小磨香油的第六代传承人。在刘丰泽的努力下,使这一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据刘丰泽介绍,目前,像魏记小磨香油这样坚持古法制油的少之又少。古法制油,不依赖理论基础,全靠制油者的经验拿捏,尤其是烘炒和兑奖礅油等重要环节。就算是同样的方法,不同的人出的油香却有大不同。

他还表示,经常有人问起“魏记小磨香油有没有秘方?”关于此,他笑着说“其实说有秘方吧其实没有,说没有吧,但魏记小磨香油就是‘香’”。说完,哈哈笑起来。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而乡人口里的“一滴香油十里香”的魏记小磨香油,对得起如此的赞誉。

年6月,“龙池魏记香油传统制作技艺”入选昌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12月,又成功入选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11月,“魏记小磨香油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成立。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传习所,近距离了解和感受这项传统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并进一步促进了对这项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想在不久的将来,魏记小磨香油将带着醇香的祝福,飘进千家万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72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