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老味道传统小磨香油
一条毛驴一盘磨
两个油锤一只锅
半夜三更转乾坤
一挑湖海金线落
这四句顺口溜,是早年间卖油的小贩们嘴里常哼哼的词语。他们从油坊里挑出油,前边一桶是小磨香油,后边一桶则为豆油或菜籽油。他们称香油为湖、素油为海,每日走街串巷,敲打着一副木梆子,高喊“卖油喽——”。十里八乡的人都能听到,香油的香气总会吸引很多的人。
在邹城,有一家油坊,出售的香油是用纯石磨手工制作的,香味扑鼻、浓郁诱人,远近闻名,称作孙记黄庙香油,成为济宁小磨香油早期的代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延续至今,如今,这传承的担子,落在了第五代传承人孙庆瑞的肩上。
作为一种古老的工艺,小本的买卖,孙庆瑞在年轻的时候,对这种家传手艺并不喜欢,甚至反感,谈起当时的想法,他至今难以忘怀。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老一辈的叮嘱,孙庆瑞逐渐接受了小磨香油的行当,全身心的投入进了传承祖业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手工制作的苦,不言而喻。
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孙庆瑞逐渐的适应了这种生活,也由排斥转变为开始专研技艺。据孙庆瑞介绍,香油按制作方法、加工工艺不同,分为小磨香油和机榨香油。小磨香油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植物油,具有独特的色、香、味,长期食用益寿延年。小磨香油的制作方法很特殊,是用水代法加工制取的。这种方法是用油料中非油物质对水和油的亲和力不同,以及油与水的比重不同,经过轧、压、捶、荡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将油脂和亲水性的蛋白质分离开来,这也是分辨是不是小磨香油的主要依据。在水代法制油的整个工艺过程中,浸泡炒籽、磨浆和兑浆搅油是三个主要环节。
自幼开始跟着父辈学做香油,孙庆瑞对一粒芝麻幻化油香的技艺炉火纯青。孙庆瑞的每一天总是跟芝麻相伴,芝麻的颜色哪怕有丁点的微小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我们在孙庆瑞的油坊里看到,有一盘石磨非常显眼,它的直径有1.65米,据说重达多公斤。这盘石磨就是制作小磨香油的重要工具,也是称作小磨香油的来历。
磨好了芝麻,下一步便是兑浆,这是关键工序。把盛芝麻酱的大锅架在旋转架上,放上搅齿,使锅快速旋转,然后加上热水,待油浮在表面时,再加入适量的水,继续搅动。
最后一步,叫做敦油。放上铁制的圆葫芦进行敦油,让油与浆进一步分离,直到把浆中的油分离干净为止。
由于小磨香油采用低温水代法制取,芝麻本身含有的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芝麻酚,在低温下不易被破坏流失,因此小磨香油的保质期较长,营养价值也较高。孙家制作的香油曾被证明保存两、三年不会变味。小磨香油为棕红色,清澈莹亮,口感滑利,香味浓郁。
传统的香油坊,与香油一同出售的,总会有麻汁这种异香扑鼻,让人欲罢不能的调味品,很多人可能以为麻汁是和香油一同制作而成的附加品,但其实并非如此。
随着时代的进步,小磨香油这种古老的制法渐渐被机器取代,而且小磨香油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生意人也都不愿意投资这一行业了,所以现有的纯正小磨香油坊也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了。但孙庆瑞家的香油,生意照样红火,很多人慕名而来。孙庆瑞和他的家人,一直秉承着货真价实,传统工艺,为周边老百姓饭桌上那一味香,努力着。
欢迎收看济宁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家在济宁》
首播时间:21:02
重播时间:07:45
如果觉得文章好,请各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