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孝感陡岗,了解陡岗的前世今生掌上
孝感陡岗不少人可能听过,但是没去过。对于陡岗的朋友而言,他们的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无限可能的。现在的陡岗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用真实的图片带你去了解陡岗。
说起陡岗你首先想到的是女儿港?陡岗油条?陡岗中学?还是街上那家安庆包面?当初决定离开这片熟悉的故土出门打拼时,这一切便成了心底最柔软的回忆。流水它带走了光阴的故事,却带不走我们对家乡的爱和思念……
02:46你有多久没回过家乡了?微风吹过,家乡熟悉的声音飘来,那是对你深深的思念。时间会淘汰一些东西,留下的却是永恒。陡岗的老乡们,和我一起坐上陡岗的客运车,去听一些关于家乡的故事,看一些记忆里的风景。
前世今生
陡岗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明代,那时候还叫陡岗埠。当时可是南北水上往来商船停泊的重要码头,曾有小汉口之称。
作为楚文化的故乡之一,陡岗的花鼓戏也是名噪一时。女儿港、凤阳桥、戏楼……都是陡岗的文化见证,直至今日依旧可见可访。
陡岗戏楼
说起陡岗,老陡岗人都会想起在陡岗中学转角的古戏楼。古戏楼演绎过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陡岗儿女,这些道理早已融入到陡岗人的血液里。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又有多少人见证过古戏楼的繁荣呢?
重回古戏楼,残破的现状完全看不到昔日风光的模样,可曾想这里以前是陡岗人最喜欢的娱乐之地,唱戏、放电影、开批斗大会都是在这里举行。一旦有楚剧团来这里唱戏,各村的男女老少就纷纷自带长短高低的板凳聚集在古戏楼广场,大人看戏、小孩看热闹,别有一番人情风味。
陡岗戏楼已被孝感市纳入文物保护单位,虽然现今的古戏楼已经破烂不堪,龙灯、高跷、舞狮、大蚌壳等都一去不复返,但是南北对峙的两个古戏楼记载着陡岗百年的历史,它在陡岗人心中的地位从来不低。
女儿港
连接澴河的女儿港是每个陡岗人抹不去的记忆。
那时候女儿港上的二桥、三桥还没修起来,年修建的一桥成为了陡岗人赶集必经之路。而随着二桥、三桥的建成,年轻一辈的陡岗人都忘记了女儿港的名字,但是在80年代,女儿港也是当时年轻人谈恋爱必来之地。
当时女儿港的水还很清,不管春夏秋冬总有人在河边散步、休闲,现在每天傍晚吃过饭也有很多人沿着女儿港散步消食,顺手再在二桥桥头买一杯凉粉喝喝,这是小镇独有的宁静生活。
陡岗味道
小镇的气息单纯美好,回家嘛,肯定要起个早。陡岗最热闹的是早上5点就开始的集市,必须先过个早啦。
说起过早,那可不得不提这家安庆包面,开的时间不长,却迅速捕获陡岗人民的心,每天早上这里排队的人是最多的。
除了这家的包面,还有好又多超市旁边卖的锅盔,傍晚的时候偷偷买一个边吃边回家,超开心!!
还有陡岗的油条是人人都知道的,不仅个头炸得大,而且味道酥脆,过早的时候来两根油条再配一杯豆浆,好吃极了!
陡岗河塘水湾多,自然莲蓬和菱角也多,记得小时候经常伙同熊孩子们穿梭在荷叶中偷摘莲蓬吃,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摘一个大大的荷叶当玩具。往三桥水库那边,有大片大片的莲蓬和菱角,七八月份正是摘莲蓬的好时节,香甜可口的莲子也是陡岗味道之一了。
市井气息
吃饱喝足之后,便来到了菜市场,菜市场是一个最能凸显市井情怀的地方,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跟在妈妈后面逛菜场了!
一天之计在于晨,随着太阳慢慢升起,人们也纷纷忙碌了起来。整齐的摊位,人来人往,这里是陡岗最质朴、真实的模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里不光有烟火味、人情味,还有美食味。有眼花缭乱的各种丸子、卤菜、炸货、腌菜……这里的菜市场一直陪伴着陡岗人的餐桌!
菜市场口上有个卖剁粑的大妈,5块钱一斤的分量让你吃的足足的。提刀、量称、装袋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在电子秤盛行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用这样秤杆搭配秤砣的老式称了。这样的称你会认吗?
菜场附近也有很多老人摆的菜摊子,都是自家种的菜,绿色健康。还有配锁开锁、修表刻章、手工香油…太多太多的快要消失的老手艺在陡岗这里出现,并且随处可见…这不止是他们的工作,更是他们的生活。
这家哑巴剃头的理发店,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这家理发。老板还养了一只黑嘴鹦鹉在这里,大大的鸟笼也算店里的招牌了。可惜小编这次回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那只鹦鹉。虽然夫妻两人都有轻微残疾,但是理发的手艺是顶呱呱的。
理发的老板虽然不能言语,但是能很快理解理发者的要求,逢年过节来店里理发修面的人都不在少数,每年龙抬头的时候小镇居民像约好似的蜂拥而来。来理发的人都是自来熟,等待的同时与街坊邻居唠唠嗑,一切都是那么亲近自然。
手艺精良、价格便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家理发店似是带着一股倔强,从上个世纪走来,陪伴陡岗人至今,已经成为陡岗的代表之一。
理发店附近就有一家打棉花的老店,嗡嗡嗡不停运转的机器不断吐出去掉籽的棉花,将棉花弹得疏松之后,再用纱线在棉絮的两面都布上纵横的网。这时突然想起小时候,大家在腰前系一个蛇皮袋,穿梭在地里摘棉花的情景,陡岗长大的农村人都干过这种活吧。
这种老手艺做出来的棉被质量很好,一朵朵棉花变成一床床棉被,仿佛就是一种魔术,那时候弹棉花的工匠们都会走街串巷去打棉花,生意应接不暇。用自家棉花做的棉被格外温暖,至今都不会忘记晒过的被子里阳光的味道~
地标建筑
陡岗好又多超市,应该是每次回陡岗,就会去逛的吧。在阳光超市还没来之前,好又多超市是陡岗人流最多的超市,当然现在的人流也不在少数。
再往南走就是陡岗的水库了。虽然前段时间正值干旱,水库里的水退得很低,但是仍不减水库的美丽。水边成片的荷叶与天空划过的飞鸟相映成趣,三桥那边的荷叶莲蓬更是长得茂盛。
陡岗汽车站。它默默地送走多少外出求学和工作的人,又迎接回多少归来的游子。每个陡岗人必定都乘坐过孝感到陡岗的班车,全程只要5块钱。
沿河超市这条街,是陡岗最老的一条街。以前的供销社就是这里,现在也拆的七七八八,仅剩几家小店在苦苦支撑。空荡的窗口和斑驳的墙面,展现在眼前的是岁月留下的沧桑感。
青葱岁月
陡岗中心小学有关于我们青葱岁月最美好的回忆,那时的我们简单而又快乐。
不由得想起以前在操场上,老鹰捉小鸡、踢毽子、跳绳的时光,趴在地上的我们脏兮兮的,每个人的眼睛却亮晶晶的,那么的开心。中心小学早就重新装修了,蓝色的墙体在天空的映衬之下,好像穿越到了宫崎骏的漫画世界中,可惜小编当年上的小学已经不在了,还记得当时上学是要自备小板凳的。
每到开学就哼哧哼哧抱着自家最好的凳子去学校,期末的时候再和成绩单一起哼哧哼哧往家里搬,不少调皮的孩子带回来的凳子已经缺胳膊少腿了。这些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呀。
还记得学校外面的小卖部吗?还记得是在学校外面哪里吃的家长送的午饭吗?你是否偷偷溜到拐角处看过那残破的只剩框架的戏楼呢?除了横梁上悬挂的陡岗文物保护单位字样,再也看不到丝毫往日的痕迹了。
童年是赠予每个人最好的礼物,让人在残酷的成长到来之后,有所怀念。看着这里的一幕幕,勾起了脑海里最深处的温暖记忆。陡岗中学,你还记得吗。也许你还在这里读书,或许你已经毕业多年,但母校总是那么让你难以忘怀~
你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看着眼前的教学楼,你是否离开小镇后回到这里的次数寥寥可数?一转眼,我们毕业了,离开了陡岗,有的是外出求学,有的是上东北打工,有的是……以为自己的青春在离开陡岗的那一刻得到释放,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春,可我们又常常想起在陡岗的那些日子。
这里就是--陡岗,这儿的一切都很好!陡岗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也有着不俗的发展前景。陡岗,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管你会不会把它想起,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等待你的归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