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乡村的小磨香油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m.39.net/pf/a_4640695.html
文:宋传恩香油,有的地方叫麻油、芝麻油,也有叫小磨香油的。哪个地方有香油坊,一百米外就能闻到香油诱人的香味。做香油的原料是芝麻,秋初是收获芝麻的季节,人们把收割的芝麻拉到家,一捆捆地捆好,立在向阳的墙边。晒干后,芝麻角纷纷绷开,农人们把芝麻倒着提起来,使劲抖几下,芝麻如雨纷纷落在簸箕中,他们把杂质簸出去,除留一些自用外,其余的卖给香油坊。芝麻油的历史甚为久远,早在东汉末年,先人们就已熟练掌握芝麻油的加工技术。陈寿《三国志·魏志》中记载:“孙权至合肥新城,满笼驰往……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火烧贼攻县。”此时的麻油只是用于战争,芝麻油真正被人食用则在晋朝。“外国有豆豉法,以苦酒浸豆,暴令极燥,以麻油蒸讫,复暴三过乃止。”这是晋《博物志》记载人类食用芝麻油最早的文字记录。在唐宋年间,芝麻油已被人们广泛食用。那时的芝麻油是用石臼或用木榨方式生榨芝麻而成,与现在的小磨香油有很大的不同。小磨香油的加工工艺始于何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香油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包括选料、清洗、炒料、磨浆、晃油、撇油等。香油匠首先将买来的芝麻摊在大簸箕里清捡杂质,因芝麻太小,为去掉芝麻上的土质,香油匠用白布包住芝麻在水缸里一包包的上下清洗。小磨香油最重要的工序是炒芝麻,关键是掌握好火候。芝麻炒老了,出油少而且没香味,芝麻炒得嫩,虽然油出的多,但香味很淡。炒芝麻时,先用急火加热,当快熟时,渐减火势,并加快搅动,促进烟和水气的放出。对炒好的芝麻要迅速取出倒在簸箕里用木锨扬凉,这一步骤非常关键。有一个故事,一个磨油师傅在香油坊干了三年,辞职回家,老板依依不舍,给足盘缠,又亲自送师傅上路。送了一程又一程,就像当年刘备送徐庶,大有“吾欲伐今此处树木。”之念。磨油师傅大为感动,将磨油的秘诀告诉老板,只有两句话,即“馏倒的芝麻,搅倒的油”。意思是说,出锅的芝麻,要促使其尽快变凉,芝麻越凉越香,搅油时速度要快要匀,这样出油才多。香油坊的磨和村民磨面的磨相比,要小一些,薄一些,磨齿更加细密。老板把芝麻倒在磨上,牵过驴来,用一块黑布遮住它的眼睛,驴悠哉游哉地转着。磨下面是一口大锅,黑糊糊的芝麻浆顺着磨滴滴嗒嗒地流在大锅里。磨完芝麻,师傅把大锅拉出,用四块砖托住锅底,叫人把开水倒进锅内,师傅用搅棍迅速搅着。加水量一般是芝麻重量的一半,分三四次加入,逐次减少加水量,边加边搅,油浆底部渐呈蜂窝状,有油渐渐浮出来。搅的目的就是使开水逐渐渗透到芝麻浆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香油被水从油浆里挤出来。随着加水量的减少,搅动的速度慢慢放慢。此时,有人拉过半截草垫,几个人把锅架到上面,有时也会垫上半捆秫秸,师傅两手扳住锅沿,一上一下地晃着。“晃香油”的说法便由此得来。随着师傅对油锅的晃动,浮出来的香油越来越多,师傅停止晃动,用一个长长的葫芦在油锅内游移震荡,促使油浆中的小油滴结团浮出。等锅里浮动着一层厚厚的香油,师傅拿过来一个油勺子把香油撇进油桶里,剩下的香油渣子,人们把它摊在院子里,它是养花、种地的好原料。特别是上过香油渣子的西瓜地,结出的西瓜又沙又甜,这常是瓜农炫耀的资本。大的香油坊会有专门蹓乡卖香油的挑子,卖香油的从不叫卖,进了村,只是敲动梆子,人们一听“梆梆”的声音,就知卖香油的来了。据《本草纲目》介绍:芝麻“宜气力,长肌肉,填骨髓,久服轻身不老,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既然香油有如此的神效,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界便不足为奇。李时珍曰:“入药以乌麻油为上,白麻油次之。”在中医界,很多医用良方中都能看到香油的身影。现在,在乡下,在城市的小巷,虽然很难再听到卖香油人敲动的梆子声,但仍有一些小作坊在加工香油。特别是报刊、电视报道有人用香精、色拉油调制小磨香油的消息后,人们愈加怀念逝去的梆子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82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